谷婭瓊
摘要: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盡快讓小學生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性,幫助學生從知識、學習和能力方面盡快適應,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這也是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和義務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中小學;數學銜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數學科目的作用逐漸突顯出來。無論是哪一階段的數學學習都十分重要,特別是中小學的數學學習,講授的是數學領域的基礎性知識,因而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然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師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增強教學銜接的時效性。
一、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數學銜接問題分析
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中小學數學銜接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首先數學教材方面,我國在對中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方面缺乏連貫性和合理性。如在小學的數學教材中,只要求小學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使用,很多小學生在做應用題的時候,采用算術法的時候居多。而在初中的數學教材中,運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卻成為了教學中的重點。第二,中小學的數學學習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小學生在進入初中校園以后,他們的學習環境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是他們小學學習過程中所沒有的。要適應新的校園環境,還要面對新老師和新同學。而且初中的學習任務比小學要繁重很多,不僅要學習的科目變得多了,而且學習的難度也增大了很多。尤其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小學數學知識基本上是對數學教學的一個啟蒙,但是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理論。由于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影響了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效果。第三,中學課堂與小學課堂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小學課堂是以啟蒙性為主,而且學習的知識也相對簡單。而初中數學由于需要學習的知識較多,導致了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引導,最終使得課堂缺乏趣味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程改革下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策略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所以要想使學生學好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采用為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自覺地對數學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索。比如學習“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授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到文具店或者商場購買一件文具,通過付款和找錢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幣間的換算關系,然后在上課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引導學生記住人民幣的特點和換算關系,并模擬購物,讓學生進行實際的人民幣換算操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實現中小階段數學的銜接。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銜接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小學到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易轉變,小學的數學知識一般比較簡單、具體,而初中數學則比較復雜和抽象。所以中學教師在授課前需要對小學的數學知識有所了解,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然后以學生的基礎為出發點,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初中數學的內容。比如在學習“負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以學生比較熟悉的四則運算中的減法來引導學生,“我們都知道10-5=5,那么同學們如果現在我們用5-10,你們覺得可能嗎?”這樣的方式,學生更易接受。又如在學習了加法和減法的運算之后,就可以綜合加減法的內容來出計算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小學高年級,就可以適當地引入與負數相關的數學概念,為學生規定出正方向,而反方向則被稱之為負方向。隨后,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解,如海拔與溫度等。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感覺到日常生活只運用自然數與分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理解數系的擴充。另外,在學習方程內容的時候,小學高年級就已經引入了相對簡單的方程知識,而且學生能夠了解相關的數量關系。但在初中方程學習中,方程級別提高了,這需要學生靈活地應用等量關系來解決方程問題。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增強過渡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必須要確保算術數和有理數之間的銜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的范圍只是自然數,而初中數學不同,它實現了數系的有效擴充,因而需要對有理數范疇進行考慮。但是必須要確保自然數向有理數的有效過渡。第一,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進而更好地掌握負數。初中教師可以以生活實例向學生展示,如溫度的正負以及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等相反意義的量,亦或是說收入與支出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幫助學生接受負數這一概念。第二,自然數與有理數的區分。初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確保學生能正確地認知有理數和自然數存在的差異。正確區分以后,數學運算方面就相對簡單。第三,認知有理數運算是由符號與數組成。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符號正負的正確性,而后才能夠進行運算。這樣一來,在有理數運算方面,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
(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對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求學生在每堂課前做好預習,這樣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雖然學習難度增加,但是通過預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具針對性,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其次,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并積極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此外,做好復習鞏固,通過課后的復習鞏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識,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我們應攜起手來,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多向交流,潛心研究和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真正體現出辦學的優勢,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以及數學素養方面和諧、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娟.如何實現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J].新教育,2014(14):11-15
[2]巴桑卓瑪.推廣理解型教學優化全區中小學數學教學[J].西藏教育,2013(0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