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巖
摘要:眾所周知,教育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人才是國家的資本,而人才的培養要從小學開始。小學學生發展的核心,就是素質教育,很多人說國外的教育模式重視素質教育,中國的教育主要是應試教育,會培養出書呆子。所以我們國家教育部提出新課改,要求重視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研究與落實,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素養,落實教育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實踐研究
前言:
教學還沒有改革之前,小學數學課堂主要是以教學數學知識為主,還有數學知識結構體系的搭建,這樣可以使學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積極響應教育改革,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著重點放到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出真正適合小學生年齡階段的數學教育,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思考,學會提問,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宰。
1.如何理解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真諦
1.1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含義
數學知識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個人的數學觀點、數學思維的跳越和學習數學方法的能力,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是很必要的,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行為、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品質、以及數學思維的習慣等等,都必須要極度重視。數學這門學科不僅要求知識結構要有順序,而且邏輯性也要求很強,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人們對其探索與研究從古至今從未松懈過,然而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從基礎的加減乘除運算,到解方程,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整個過程知識一層一層的深入、循序漸進,數學的學習能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當然也能展現出個人的理性思維的能力,不斷強化個人素質。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角度去思考與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還要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現象中的數學道理。數學核心素養是以數學能力為基礎,但是又不是僅僅局限于數學,它是能體現在生活中的一種素質。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可以主動的應用數學,用數學的感官認識世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在教法上下足功夫,在自己的課堂上與學生交流互動,為孩子們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其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們也就會參與到更多的課堂活動和學習研究中,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
2.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方法。
2.1引發小學生自主思考并提出問題
學生在小學這個年齡段,正處在感知世界、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階段,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給他們的思想加上標簽,而是應該鼓勵他們思考,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知識當作出發點,讓學生的思想充分的馳騁。就像在小學生剛學加法運算時,以往的教學方式就是直接告訴他們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而不去告訴他們為什么會是這樣,雖說他們以后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最原始的教學已經抑制了他們主動思考的欲望,而是等著別人直接性的給出答案。如果說換一種方式,用一種更具體的方式教學加法法則,比如用三個蘋果,左手一個右手兩個,然后雙手捧著所有的蘋果,由學生提問并加以思考,一共有幾個蘋果啊?這樣就能夠引起孩子的主動思考。教師的提問,會讓學生對該問題產生疑惑,并由此來追本溯源,學會用“質疑”的眼光來審視數學中的問題。
2.2深化數學思維,激發過程問題思路構建
小學數學相對來說簡單易學,邏輯思維強,在公式的記憶和問題的求解過程中有著很大的技巧。現在的課堂都是要求素質教育,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師就要丟棄那些傳統而枯燥的教學方法,改用靈活而多變的教學模式,讓班級內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老師的教學過程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讓學生明白公式是什么的同時,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這樣算,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點,而且可以讓他們做到舉一反三。在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做到有理有據,過程清晰有條理。比如有一道題:小剛讀一本書,如果一天讀24頁,12天可讀完,小江每天可讀36頁,多少天能讀完呢?這種題目的引導,講解思路如下:如果想知道小紅多少天能讀完,就要知道這本書總共有少頁,而書有多少頁,只能從已經讀完的小華入手;所以在教授學生解題時,是從小華入手計算書本的總頁數,然后計算小紅多少天能讀完。像是這種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的自主思考,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每一步的解析為何如此,為什么從此處下手?可以從問題的結果向解決思路引導,構建學生思維框架,進而形成邏輯思維的能力素質。其核心問題是從判斷方法的質疑入手,讓學生思考、表達、分辨、討論,從思維的碰撞中來分析數的位值變化。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中得到的啟發,多多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究,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在“有理說不清,舉例所清理,理在心中明”的引導下,一層一層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與研究。
2.3加強課后總結提升,素質提升應用于實踐
現在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只停留于傳統的課堂之上,而沒有課后的交流溝通,甚至會忽視課后評價這一內容,造成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課堂的成效得不到深化提高,而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得不到鞏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些活動經驗的積累與發展是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訓練的,老師起著引導者的巨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都是有很大學問的,學生們可以隨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對數學知識進行一步一步的探索。當然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覺學習中,讓學生經歷數學與生活之前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在生活中積累數學經驗,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數學化”,進而將數學與生活成功對接。
結語
教育中的核心素養建設實在是太重要了,而且教育還要培養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既包括文化素養,又包含自我能力、實踐創新、責任擔當等能力的養成。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更加強調小學生教育要注重素質教育,明確要做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要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立德樹人,完備品格和能力,改變傳統的書本知識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打造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1]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7).
[2]張瑩瑩,朱麗,吳曉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