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
【摘要】隨著當前互聯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通過把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成本廉價、使用范圍更廣泛、信息的透明化和客戶的體驗優先等基本特征進行一個大的總結,分析這種金融商業的模式改革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金融領域,它推動了存款利率的市場化、金融脫媒,并且有著逐漸替代傳統時代人們的支付手段,使得傳統的服務內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讓銀行越來越難以掌握各種客戶的資料,面臨了更多新的風險。商業銀行必須要抓住當前的時機,積極推進金融業務和互聯網技術在市場發展、服務大眾、支付手段、融資和風險投資等領域的融合,正確處理好保持傳統的優勢和開拓新的領域的關系、維護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客戶優先化和風險控制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創新能力和依法合規的關系。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服務業務;融合與發展;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飛躍,在大眾化、可移動化、感知化和數據的累積性方面的快速發展同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在無形推動著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使客戶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客戶對服務模式的理念也發生著變化,從而催生了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型的業務狀態。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當前網絡環境下的新型金融模式,它是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新渠道,就當前的國內互聯網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金融有逐漸取代傳統金融服務的趨勢,隨著目前網絡信息化的大發展,商業銀行傳統的服務業務中必須要把互聯網金融融合進去,適應當前社會的金融發展潮流,是實現商業銀行內部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互聯網金融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網絡技術與金融服務互相作用和融合的新產物,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發展的所有金融業務均是這一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范疇,通常有銀行、證券、保險等實體機構在互聯網上的線上服務,還包括其他為客戶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務的各類互聯網在線服務平臺。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是人們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在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變化的綜合影響的結果。從現實的客戶需求來看,隨著網絡普及程度和人們的生活工作等方式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互聯網化,從目前來看,虛擬的網絡經濟蓬勃發展讓傳統的商業模式變得越來越“難走”,從而發展出有當下獨有互聯網時代特征的各種金融業務需求。從現代的技術支持來看,大數據化、各種社交網絡、云計算以及自然用戶界面等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改變了金融服務在接人渠道、信息處理、資金和風險管理的方式,成為當下互聯網金融業務興起的必要條件。在從所面對市場看,電商企業、第三方支付和銀聯等第三方機構正在向著理財、融資等核心的金融服務領域滲透,在無形之中,向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借助網絡技術來深化金融。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功能
在進行功能介紹之前,首先來談一下金融服務的本質,就是將資金從儲蓄者轉人有需求者手中。而金融中介這個角色的存在,是為了解決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由于雙方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通過正當的金融手段,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處理信息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目前的金融市場上有著兩種常見的融資手段,一種是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間接融資模式,另一種是股票和債券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模式。這兩種融資模式對于我們國家內部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把移動支付、云計算和社交網絡等信息科技融入到互聯網金融的體系中,使得使用者在支付結算上實現了個人支付終端與集中支付系統的相統一。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采用的是網絡大數據形式的處理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風險。同時在資源的配置方面,網絡的便捷性可以使債券、股票和貸款均可以實現網絡操作,保障了資金的安全性。互聯網使信息流和物流統一,創造了超越傳統經濟模式的社會經濟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利用無線通訊設備進行貨幣、債權和債務的轉移。隨著互聯網、通訊網絡和云計算等的發展,互聯網支付所需的計算要求和信息儲存要求可以通過云計算來實現,當前的支付方式正在從有形介質為前提的現金、信用卡和支票逐漸演變為隨時隨地進行交易。現金等的交易通過移動支付終端來完成,支付手段也在逐步變為全電子化。中央銀行將建立一個超級支付中心來取代各銀行賬戶的分散清算手段。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信息處理
金融資源配置的核心是信息,而資金需求者所掌握的信息更是這些核心中的關鍵所在。在直接和間接融資模式下,評級公司和券商專門負責搜集和分析資金需求者質量并出售給銀行,同時政府也會根據通常的會記和審計準則進行相關監管。而互聯網金融下的信息處理跟前二者有著不同點,首先,社交網絡有著強大的傳播和產生信息的能力,個人和機構的時刻面臨著信息被泄露的風險,在當下人際交際網中,個人和機構的聯系中存在著很多利益相關,雖然一個個體掌握的信息是少量的,可是,一旦匯集在一起,就能形成較完整的信用資質信息。社交網絡在使信息積累的同時,降低信用違約的道德風險。同時,通過搜索引擎得到用戶所需要的具體資料,有針對性的進行識別和篩選,幫助用戶找到問題的答案,其核心是用社交網絡中的數據對信息進行甄別,從而提高有關利益獲取者的誠信水平。最后,云計算能夠保證對大數據的儲存和分析等操作水平,在云計算的支持之下,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進行交互和共享,再通過搜索引擎用較低成本,獲取資金需求者的風險溢價和動態違約概率。
三、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的主要模式和優勢
(一)信用貸款模式
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融合以后,融資方在互聯網交易平臺上累積一定的信用數據,無需擔保就能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以互聯網交易平臺作為擔保方,更加便利了資金需求者。
(二)訂單融資模式
買方通過平臺向賣方做采購,銀行通過兩方確立的采購合同,先付款給賣方來啟動采購過程,等到買方把貨物賣出之后,再付融資款,這是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真實性的監管,屬于線下融資的網絡優化版。
(三)應收賬款融資
互聯網平臺中的應收賬款融資是融資方通過平臺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質押給銀行,從而產生的融資,在收賬款到期時付款歸還融資的行為,常見的有B2B應收賬款融資。
商業銀行作為核心的金融機構之一,有著更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及各類金融產品,運用互聯網平臺的融合,有著其獨特的專業優勢。
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雄厚,這也是作為金融機構為融資者提供專業服務的基本要求,商業銀行不但規模大,機構內部的穩定性高,而且,其內部有專業人才和配套的體系,可以幫助互聯網平臺提供資本和安全防護的支撐。
商業銀行的線上和線下的渠道比較完善,可以更好的與互聯網平臺進行對接。從當前的金融服務體系看,渠道化是商業銀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商業銀行本身所具有的某區域甚至全國的物理網點,以及網上銀行共同服務的優勢,可以參與到互聯網平臺的金融產品創新中。
商業銀行原有的各種買賣方資源豐富,為互聯網平臺信息的整理有重要的作用,互聯網平臺需要的買方和賣方資源可以通過與商業銀行協商,以實現一個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四、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對中國銀行的影響,除了體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上,更是改變了銀行的整體經營和管理上,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有著它獨特的特點:
互聯網平臺的管理更全面。與傳統商業銀行的網點式服務相比,互聯網金融克服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讓所需要的信息和業務范圍變得更大、更全面。
互聯網平臺可以根據過往交易的數據來為用戶建立一個信用體系。首先,我國目前的信用體系并不完善,傳統的銀行貸款多為抵押和擔保的方式,在目前的大數據化時代,互聯網運用其特有的處理數據手段可以更加全面的建立起不同信用體系。
五、小結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的分析,可以很容易了解到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業發展是大勢所趨,商業銀行有著原有的金融機構的核心優勢,通過一系列的轉型,盡可能的與當前互聯網金融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中的大數據處理可以更加容易制造出更多的適合當前消費者需求的金融和理則產品,這樣一來,既可以符合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同時也可以盡快適應這一科技化帶來的便利,將為金融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更為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袁博,李永剛,張逸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2).
[2]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
[3]陳明昭.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31).
[4]趙南岳.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沖擊及機遇[J].西部金融,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