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迎春
摘 要: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其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但要注意在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不要只注重形式,要適當地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數學教學;應用結合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逐漸得到普及,其為廣大中小學實施現代化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如何將學校購置的計算機設備在教學中進行充分利用,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仍是廣大中小學教師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現結合計算機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對如何提高計算機技術的利用效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對書本知識進行單調的講解,然而由于數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復雜性,加之教師課堂枯燥乏味的講解,很難使學生提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而與傳統的只注重抽象邏輯思維的教學方法相比,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普及使傳統教學的劣勢被有效彌補,其具有直觀、立體、生動、形象的優勢,可以使數學知識實現從抽象到形象的質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通過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采用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生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模擬演示,優化課堂形式
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如果只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很難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相應的形象印象,而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則可以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內容進行直觀演示,讓學生在感官上獲得更加正確、形象的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記憶,從而有效克服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的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情緒,同時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另外,傳統教學中,教師每堂課都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板書之上,這使原本就緊張的教學時間被白白浪費,不斷降低了教學效率,縮小了教學容量,還剝奪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而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師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的板書內容進行提前編輯,課堂上直接播放即可,如此不但減輕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量,節省了教學時間,還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新知識的補充、重難點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輔導等,從而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
三、實現共享資源,重視協作發展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且網絡教學資源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教師可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之中。另外,網絡教學資源還可以節省教師大量的編寫教案的時間和精力,使其可以有更多時間進行教法的鉆研、學生學情的了解、各種學習資源的獲取等方面。另外,針對某一學習主題,教師還可以幫助、引導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相并利用相關學習信息、資源。總之,在現代化的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所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體現中學生之間的協作性、創造性、創新性。
但是運用計算機技術也要注意以下問題:
1.切忌畫蛇添足。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乏味、單調的特點,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但是教師在利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當掌握適度、恰當原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只是將計算機多媒體作為板書手段,或是在課件中加入了很多花哨、嘈雜的聲效,華而不實,不但不能使學生在其中獲得美的感官體驗,還顯得繁瑣復雜。另外,有些教師由于操作不熟練,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而為了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也并不鮮見,這使得計算機的使用效果被大大降低。
2.流程切忌僵硬。教師在進行每一堂課的教學之前應當精心準備教案,而由于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細節都按照教師預設的情況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對每一細節的變動做好銜接,以使教學流程更加流暢,使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吸收。
3.要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計算機技術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但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功能,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對教學重難點的講解方面,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多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鍛煉他們的數學語言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將現代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蓄金,楊方圓.淺談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5(13):150-151.
[2]劉曉麗,何旸,劉毅娟,等.淺談計算機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9):12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