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仙
[摘 要]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很多地區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都不斷地創新。蘇州市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針對教育傳統和教育實踐提出了“蘇式課堂”。“蘇式課堂”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上應用科學的藝術加工,讓學生經歷充分而自由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利用“蘇式課堂”,在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蘇式課堂”;閱讀能力;培養;素質教育
中國之大,教育各有各色。但凡提起蘇州,人們都會想到蘇州園林、昆曲評彈、琴箏彈唱、小橋流水等頗具蘇州特色的景象。而提到“蘇式課堂”則會想到府學千年、憂樂文正、草橋葉公這些蘇州教學特色。教師要仔細研究“蘇式課堂”的內涵,了解什么是“蘇式課堂”,并能靈巧地運用“蘇式課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蘇式課堂”基本要義
說到“蘇式課堂”,很多人都覺得是開放、寫意、通透的。其實“蘇式課堂”的基本要義可以簡要總結為:清通簡要、明體達用、不教之教、開放致遠。南學、蘇湖教學派提出了清通簡要、明體達用的教學思想。這是“蘇式課堂”的文化血脈。而葉圣陶先生則提出了“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他從現代教育角度出發,對教育作出了創造性的理解。開放致遠是“蘇式課堂”未來要達到的高度。“清通簡要”是對“南學”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明體達用”是蘇湖教學法核心思想;“不教之教”是蘇州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思想的融合;“開放致遠”是蘇州教育一貫秉承的教學態度。
二、“蘇式課堂”主要特征
1.厚重的文化氣息
“蘇式課堂”在精神特質上具有生動的情境、深刻的意象、豐富的想象、無限的空間等特質。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只有散發著厚重的文化氣息的課堂,才能烙上蘇州獨特的文化氣質,成為“蘇式課堂”。它講究的是在課堂中運用生動的情境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學生在厚重的文化氣息熏陶下學習知識,積累文化底蘊。
2.精致的藝術氣韻
“蘇式課堂”在認知旨趣上追求清新、簡約、流暢的風格。教師多采取清新簡約、流暢的教學風格讓學生接受知識。整個課堂都散發著精致的藝術氣韻,沒有拖沓的教學環節,也沒有枯燥的理論講學。教師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享受課堂,愛上課堂。充分利用課堂簡短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構建充滿文化氣韻的課堂。讓學生能放松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3.靈動的生命氣象
“蘇式課堂”在審美追求上具有明亮、深刻、融通的意境。課堂注重的是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以靈動的生命氣象解放學生天性。打造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學堂,解除一切束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當中,并在課堂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勇敢的嘗試,進而迸發出生命的智慧潛力,體驗學習與生命成長的幸福感。
三、利用“蘇式課堂”培養兒童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在素質教育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可利用“蘇式課堂”在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入手,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在“聽”上巧設計
很多教師都以為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聽”無關,只要在閱讀上下功夫就能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首先從“聽”開始。學生學會聆聽,學會認真聽課,在聽中模仿教師的閱讀方法,進而提高閱讀速度。教師利用“蘇式課堂”的簡潔風格,專注于讓學生傾聽。在傾聽中鍛煉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中,教師可挑選感情深厚的句子進行閱讀,讓學生安靜聆聽,并思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和思想感情。如教師閱讀“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教師精挑細選一些極富含義的句子并聲情并茂地朗讀,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開始通讀課文,把握課文的情感。全文以肖邦愛國為情感線索,以肖邦和祖國的關系展開敘述。教師在“聽”上巧妙設計,學生掌握主線:祖國淪陷—告別祖國—思念祖國—難舍祖國。
2.在“說”上用心思
“蘇式課堂”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活動。一堂高效的課堂教學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需要。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上,教師要化繁為簡,在“說”上用心思。首先是教師說,其次是引導學生開口說。讓學生在說中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一文中,教師利用偉大的科學家霍金的圖片引入課文。讓學生說一說對霍金的了解。有的說霍金是“智慧的大腦”,有的說是“神話傳奇”,有的說是“杰出的科學思想家”。通過師生之間對霍金的交流,學生初步了解霍金。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文章閱讀有很好的幫助。教師舉行“我會解釋”小活動,讓學生解釋文章中一些字詞句子的意思。如學生解釋盧伽雷氏癥: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輕則全身癱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重則很快喪失生命,現代醫學對此病束手無策。
3.在“讀”上做文章
閱讀最主要的是把握關鍵部分的含義,透徹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條理。課堂閱讀教學不在多,而貴在精。其實,在閱讀時用不著讀完作者的每一句話就能理解他的全部觀點。某段文字的標題,或標題中的某一句話就可以告訴你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在教學中簡中求精,在“讀”上做文章。教會學生為了獲取信息而讀,關注并有意識地記憶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在教學《草原》中,教師需要做的事情有導入新課、生字詞語教學、理清文章思路、品味草原之美、感人熱情、理解句意等。教師可簡中求精,著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草原給你什么印象?你能用什么詞來概括?”通讀全文,學生可了解到作者筆下的草原是美麗的,草原人熱情迎客,親切相待,盛情款待。學生細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理解作者對草原的深深喜愛之情。
4.在“寫”上花功夫
小學生掌握的字詞有限,在閱讀中往往會遇到生字生詞。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語很容易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要攻破閱讀難關,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字詞,在閱讀文章前學習好生字。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教師可先從生字入手,妙用口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喜歡上學習生字。生字的教學要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能夠按照筆畫順序規則地寫字。引導學生注意間架結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如教學“鐵砧、漂礫、青苔”等詞語,“砧、礫”屬左右結構,注意在寫時兩邊勻稱。也可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尋找課文中左右結構的字詞,并把它們工整地寫在本子上。
“蘇式課堂”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上應用科學的藝術加工,讓學生經歷充分而自由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利用“蘇式課堂”,在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在閱讀中全面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成芹,葉同華.抓課堂之根本,促素養之養成——從姚敏《北風和小魚》看“蘇式課堂”語文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47):29-30.
[2]徐春華.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東方青年·教師,2013,(12).
[3]劉興容.抓課堂閱讀指導,促課外閱讀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9).
[4]翁丹芳.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校園英語, 2014,(9):56.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