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蓉
摘要: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音樂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曾做過這樣的描述:”音樂是思維強而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兒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音樂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兒童面前揭示出現實中各種各樣事物和現象的獨特之點。”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學;開展活動
在幼兒園中,當老師們組織音樂活動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到唱歌、學習打擊樂演奏等音樂技能的習得活動,認為只要幼兒能唱上幾支歌,學會正確使用打擊樂器,也就完成了音樂活動的的根本任務。于是,老師們就把活動重點都放在了音樂技能的訓練上。原來的老師組織的一堂音樂活動《國旗國旗真美麗》在活動引入部分,老師通過簡單地提問“有誰去過天安門,看過升國旗啊?那么誰能夠為我們描述一下國旗是什么樣子的?”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一、游戲中融入音樂,提高幼兒對于音樂的敏感度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他們活潑好動,利用游戲的形式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再合適不過了。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魅力來吸引和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被游戲所吸引,從而樂于接受游戲中所包含的一切。教師教授音樂也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來感染和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快樂地體會音樂的韻律和節奏。例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扮成“小兔子”,教師彈奏音樂,音樂節奏快,孩子們就像小兔子一樣快快地蹦;如果音樂節奏慢,孩子們就慢一點蹦;聽到高音就讓小朋友拍拍手,如果聽到低音就讓小朋友跺跺腳。這組游戲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藝術表現中體驗成功。
二、讓幼兒擁有一雙發現節奏的眼睛,感受最淳樸的節奏
從身體找節奏。我們都知道,在奧爾夫音樂體系中,身體是一項很重要的樂器,同時,幼兒此時在“自我”的概念形成中,通過發現身體的節奏,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提問,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時可以發出聲音的呢?可以從上到下的順序幫助幼兒梳理,這樣可以幫助幼兒熟悉身體構造的同時,又可以激發幼兒探索音樂節奏的興趣。從生活中找節奏。這一點就要求幼兒在平時生活里是一個處處留心的孩子。教師在引導的時候,可以進行分區尋找,幫助幼兒梳理頭緒。我們可以分為家里面的節奏和家外面的節奏。家里面的節奏又可以分為廚房里的節奏,客廳的節奏和衛生間里的節奏等:家外面的節奏可以分為馬路上的節奏,公園里的節奏,商場里的節奏,并鼓勵幼兒模仿出來。從自然中找節奏。教師要引導幼兒到大自然里去尋找節奏。想一想夏天的夜晚,當我們躺在床上的時候,聽見了什么呢?有沒有蟲鳴,蛙叫呢?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時候,雨點是一樣的嗎?哪一個快一些,哪一個慢一些呢?教師還可以帶幼兒在幼兒園的小花園找一找節奏,親近自然,感受最淳樸的節奏。
三、發揮幼兒想象力,用多種方式來展現音樂內涵
音樂看上去好像只是需要幼兒認真聽的一種藝術,但是實際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地調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和感官,讓幼兒去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音樂轉化為其他方式,例如寫的方式、繪畫的方式,讓幼兒可以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的潛能,讓幼兒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數鴨子》這首兒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孩子們一起去學習兒歌中展現的畫面: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趕鴨老爺爺,胡子白花花.唱呀唱著家鄉戲,還會說笑話……孩子們完全可以理解歌詞中所表達的含義,所以,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換一種方式來表達,用繪畫的方式去展示歌曲中的畫面。孩子們就會成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畫出小河、畫出大橋、畫出鴨子、老爺爺…….孩子們繪畫的能力不一定很高,但是他們卻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來展示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促進了幼兒對于音樂的欣賞。當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的時候,幼兒對于音樂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層次,促進了幼兒對于音樂的理解和陶醉在音樂之中。
四、創編適合的音樂游戲,選擇道具的角色來進行節奏游戲
我們都知道,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之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編適合幼兒的音樂節奏游戲,來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在創編音樂節奏游戲的時候,首先注意要選擇合適的音樂,為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選擇相應的音樂時,應該符合以下幾點基本條件:第一、節奏明晰,結構工整、旋律優美;第二,應當選擇一些幼兒比較熟悉的音樂作為切入點;第三,音樂的結構不應該太過復雜。其次教師要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只有在基礎節奏已經掌握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音樂節奏游戲。在節奏游戲中,角色和道具是我們不能夠忽略的,他們是幼兒展開想象的媒介,不同的幼兒對于不同的道具和不同的角色都有著不同的喜好。首先,教師提供的打擊樂器要適合幼兒的實際能力。其次,教師根據樂曲所提供的打擊樂器要具有藝術性。例如,在播放二胡名曲《賽馬》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供幼兒木魚,鈴鼓來模仿馬群的奔跑聲音和鈴鐺聲音,這個時候,就不適合加入小鈸。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自由的玩各種道具,在幼兒熟悉每一種道具的使用后,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自主選擇道具的角色來進行節奏游戲。例如在《動物狂歡曲》中孩子們伴隨著各種道具和角色,自由的展開想象,根據自己手中的道具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嘗試出創編出不同的節奏類型。
總之,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采用適合幼兒發展和學習的方式去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當幼兒有了學習音樂的欲望后,幼兒的音樂學習能力就會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有所進步,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宇.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北方音樂,2009
[2]楊曉.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滲透〔J〕.民族音樂.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