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王仙云
摘 要 把人文關懷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關注生命成長,關注人格完善,提升數學教育的人文精神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首先概述了人文關懷的相關定義以及與中學數學教學的內在聯系,接著闡述了中學數學教學滲透人文關懷的價值和意義,介紹了中學數學教學滲透人文關懷的現狀,最后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的策略:中學數學教材的編寫與應用、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內容的設計與作業的批改。
關鍵詞 中學數學 人文關懷 滲透
0 引言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1]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關懷是一種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為本位的知識價值意向,它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2]在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是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和情感,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通俗的說,就是關心學生,給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懷。
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在學習方面,主動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較好把握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真正清楚學生的學習困難和需求,能夠“對癥下藥”。在生活方面,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給學生傳遞數學文化思想,讓學生不僅會做數學,還能真正愛上數學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且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不僅是學習上的佼佼者,更是生活上的“能工巧匠”。
1 中學數學教學滲透人文關懷的價值和意義
1.1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
通過滲透人文關懷的方式教學,在向學生傳達知識的同時也無形中塑造了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與動手實踐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這些特征在學生以后的人生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2 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將“人文關懷”滲透于數學課堂當中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件很有好的事情。學生學得有趣,老師教得也就輕松,上課就會非常順利,時間也過得快,總得來說呈現出一種高效又輕松的課堂,給教師繁忙的工作也帶來了一些色彩。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對于以后的學生和班級管理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1.3 有利于提高國民整體素質
毋庸諱言,國民的總體素質仍有待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其實與文化教育息息相關。要提高人民的素質,就得從教育入手,將人文關懷滲透傳統的知識教育課堂中,不僅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也能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只有每個人的素質都提高了,國民的總體素質才會真的提高。
2 中學數學教學滲透人文關懷的現狀
2.1 教學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燈塔,是引領教育前進的方向。中學數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一個人素質的最重要的階段,與我國素質教育密切相關。中學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運算,學會邏輯推理,更應該做到讓學生真正熱愛數學,熱愛科學,使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和同學團結友愛,具有一顆樂于助人和善良的心。
2.2 教學方法單一
就目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方法來看,雖然現在我國已經在推進多媒體教學設施和方法,但是大多數中學教學還是主要是以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為主,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不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個別教師不注意學習,知識陳舊,只好重復書本內容。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糾正,長期下去,就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3 主體意識淡薄
由于受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在中學數學課堂實踐過程中能發現,教師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學生的心目中都是一種長輩的姿態,師生之間很難找到那種亦師亦友的感覺,教師也就很難將學生看成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活動,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給學生主動權,不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永遠學不會書本以外的知識,創新精神更無從談起。
3 中學數學教學滲透人文關懷的策略
3.1 中學數學教材的編寫與應用方面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媒體,教材的編排與主旨決定了中學生的培養方向。根據中學生的學習特征,編排出滲透人文關懷的中學數學學習的教材,對于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接受能力、合作動手實踐能力、優秀品德培養以及貫徹素質教育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中學數學教學中,部分老師都沒有充分運用教材,也沒有完全挖掘出教材里的那些隱含知識點,尤其容易忽略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建模與建模思想,原因是這里面涉及到的計算和操作一般比較麻煩,其實這里面的知識點才是真正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與應用性,并且這部分題目通常會創設情境,如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等,真正滲透了人文關懷,充分運用這一板塊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及優秀品德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
3.2 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燈塔,是教師教學的方向,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將滲透人文關懷作為教學的一大目標,如果沒有將其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那么就無法在課堂中滲透人文關懷以及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嚴謹性、邏輯性強確實是數學這個學科所含有的特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科學,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嚴謹,完全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充分發揮教學語言魅力。語言是教學的傳播載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傳遞了科學知識,學生就學會科學知識,教師傳遞了人文精神,學生就會擁有人文精神。所以我們可以給數學知識創設情境,也可以在課堂中穿插相應的數學史故事,更加要注意跟學生之間的互動,要多夸獎,也要適當的批評,但是要怎么批評就很關鍵了。比如老師上課發現一個小組沒有認真聽課,可能大部分老師都會點出那個小組,然后提醒他們聽課,這對學生的自尊心有很大的打擊,可能會挫傷他們對于數學學科的積極性。同樣的情況,我們可以這樣處理,發現某一小組沒有認真聽課,然后老師可以這樣說:“讇仔∽椋裉焓潛鶉說幕崍耍飧齷崾悄忝僑玫模芤藕丁!閉庵址絞交崛醚饈兜階約旱拇砦螅峒し⑺且院笙胍硐值畝分荊僑床換崛醚芽啊?
(2)充分結合數學與生活。數學看似與生活無關,仿佛只能存在于科技領域,實際上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跟數學有很大的淵源,隨處可見的各種立體圖形、方向位置、利率等都是數學應用于生活的例子。數學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生活中也能總結出數學規律,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重難點知識,更能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充分深入教學細節。中學數學教材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數學知識線索,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一條是數學思想,這是暗線。暗線是需要老師去挖掘出來的,由一個很小的點進行深入研究,然后慢慢擴大,最終總結出來,展示給學生的。許多老師在上課時都只講“明線”,幾乎忽略了這些知識點后面更加深層的東西,沒有做到將細節細化。挖掘知識點的深層含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來源,也能了解到知識點背后的故事與理論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深入知識點的細節,不一定只是去挖掘隱藏的知識,也可以去探究知識背后的文化與人文意義。
3.3 內容設計與作業批改方面
關于數學題目的設計一直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不實際,缺少人文情懷等方面。比如數學應用題中的進水管出水管問題,雖然這在數學中是屬于很重要的一類應用題,很具代表性,但是也正是因為太具代表性,這類題對于學生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們從題目當中學習到了解題思路和方法,然而題目當中隱含的不節約環保思想也會對中學生起誤導作用,從人文教育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道失敗的例題。所以我們在進行題目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題目與生活的聯系,既要教會學生解題,也要間接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兼顧科學性與人文性。一道好的例題要滿足知識功能、兼具教育功能、強調發展功能、發揮新型評價功能。[3]
參考文獻
[1] 何倩.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 陳興娟.依托人文關懷,提升數學智慧[J].數學教學與研究,2016(7):148,150.
[3] 劉佳.小學低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習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