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華
摘要:閱讀是一個人獲取前人間接經驗的有效途徑,是豐富個人文學素養、提升個人文學品味的重要方式。對于語文學科教學來說,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教學的基本目標,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長時間處于封閉的環境中學習,接觸世界、接觸社會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很多學生除了課堂閱讀之外,基本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也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小學寄宿生整體素質的有效提升。可見,制定有效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培養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培養 農村小學 寄宿生 課外閱讀習慣
在國家對教育均衡發展問題高度重視的今天,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狀況不斷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相比于城市的小學生來說,農村小學生在師資力量配備、教學條件改善、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資源利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也明顯不如城市小學生。這也是由于農村家長受到傳統的觀念影響過深,對孩子的成績過分看重,對孩子的個性及特長發展片面忽視造成的。尤其是在農村小學有寄宿生的學校中,因為行為習慣導致學習效果受到影響的情況比比皆是。就拿課外閱讀的習慣來說吧,因為農村小學生家長及教師對課內知識過分重視,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和豐富,又因為小學生在學校寄宿,缺乏了家長的共同監督,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就更為困難了。那么,如何培養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呢?
一、制約農村小學寄宿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養成的原因
(一)閱讀動機缺失
農村小學寄宿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相較于城市小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真正認識到學習對他們的人生發展的重要性,還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出一種自發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另外又因為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自制力一般較差,不能較好約束自己的言行,因此一旦離開了家長和老師的約束、指導和要求,他們就會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于玩耍,而不能有效進行自我約束,所以課外閱讀量很低。即便有課外閱讀的情況,要么是因為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定量的閱讀作業,他們為了完成作業而“不得已為之”,要么是因為無事可做而消磨時光,要么是因為需要查閱學習中需要的某些資料,總而言之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卻沒有一個明確的閱讀動機和閱讀目標,也不懂得從閱讀中讓自己的語言積累得以豐富,不懂得從閱讀中讓自己的思維意識得以發展,更不懂得從閱讀中讓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了。
(二)閱讀范圍過窄
農村小學寄宿生在選取課外閱讀書目的時候,不喜歡閱讀的是那些具有健康、向上的正面引導作用或者對學生的人格起到促進作用的名著類作品,一般都會選取那些情節相對簡單、人物形象相對單調、理解難度較小的童話、故事、動漫類書籍,尤其喜歡一些譬如《爆笑校園》之類的漫畫書籍,沒有正面、積極的引導意義,相反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形成一種不良的引導作用。當然,也有一部分小學生會選取一些教輔類書籍,例如《字詞句篇》之類,說明農村小學寄宿生不僅在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方面范圍過窄,更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三)閱讀策略缺失
只有掌握科學、高效的課外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才能保證課外閱讀效果的顯著提升,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在農村小學寄宿生身上我們不難發現,首先他們并沒有掌握切實有效的閱讀方法,不清楚對于什么類型的書籍、對于什么樣的體裁和什么樣的內容應采取什么樣的閱讀策略,也不清楚應該如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把一本書一句句、一頁頁的讀完,就是讀好了、讀通了、讀透了,卻不知道應該對書中的情節進行整體的掌握和概括,對于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性格特征的分析,對于書中的主題應該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對于書中的優美字句應該有一個深入的分析才叫“讀好了”一本書。其次,他們在閱讀中只能通過字面意思感知文章表面的內容,卻不能對語言進行深入的探析而獲得對語句的深層含義、對語言的感情色彩、對語句的表達作用的準確感知,更不能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的語境對語句進行更加準確的感知與把握了。最后,他們在課外閱讀中不能準確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情感,不能從大處著眼,準確概括文章的中心內容。例如在課外閱讀中,往往會從某一個角度或某一個片面出發概括文章內容或歸納作品的主題,卻不能從全文考慮,所以對主題的整體把握能力還有待于經過訓練得到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這些表現,足可見農村小學寄宿生在閱讀方法及閱讀策略方面的缺失。
二、培養農村小學寄宿生課外閱讀習慣的策略
(一)指導學生擴大閱讀范圍
農村小學寄宿生的閱讀水平整體較低、閱讀范圍普遍較窄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教師必須保證小學生不斷拓寬閱讀面,有一個較大的閱讀范圍,才能促進課外閱讀習慣的有效養成。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讓小學生能夠選取那些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例如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形象思維較為明顯,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以童話故事為主的書籍,例如《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選》等國外知名作品,也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國內知名作家的作品,例如“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童話大王》、《舒克和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魔方大廈》等。對于五年級學生,就可以指導他們閱讀科普性作品例如《十萬個為什么》,閱讀知識性較強的《成語故事》,閱讀神話故事名著《西游記》等。對于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了,可以指導他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國內外名著作品,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受到文學的熏陶。如此一來,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實際發展水平選取有利于閱讀的書籍,閱讀的效果明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顯得更加自然了。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農村小學寄宿生其實也具有一個其他學生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日常生活都是在校內,包括吃住也是在校內,所以那些走讀生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間的時間完全可以讓寄宿生充分利用起來進行課外閱讀。例如每天早餐、午餐、晚餐過后的時間和每天晚上熄燈之前的時間都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可以依據農村小學寄宿生的作息時間再為他們制定一個課外閱讀時間表,可以將早晨的7:30——7:45,中午的12:15——12:30,下午的16:30——16:45作為課外閱讀時間,這樣可以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堅持下來就會促進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豐富圖書種類數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適合農村小學寄宿生閱讀的書籍,那課外閱讀活動就成了一種口頭上的行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也不會真正養成。因此學校應當下大力度增加學校圖書的儲備數量,豐富圖書的種類,以保證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外閱讀能夠切實、有效地進行。一方面通過召開家長會或者以校訊通、QQ、微信平臺等給家長發送信息,動員全體家長齊心協力保障學生能夠有課外書閱讀,號召家長發起“每天少抽一包煙,孩子閱讀有保障”的行動,讓家長將在日常生活中節省下的資金用于為孩子購買課外圖書以供閱讀。還可以組織學生將已經閱讀完畢的課外書帶至學校,放到班級圖書角或跟其他同學進行交換,實現學生之間的互通有無,實現了圖書的流轉,可以保證學生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知識收獲和能力收獲。
(四)組織多種讀書活動
組織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是促進農村小學寄宿生深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方法。首先可以讀書匯報的形式開展讀書活動,可以小組互助匯報、班級讀書匯報、學校讀書匯報的形式開展。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首先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自身的閱讀興趣選定一本或者兩本課外書籍,在規定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然后將閱讀中獲得的一點心得,從閱讀中獲得的一點感悟,從閱讀書籍中摘抄的或者語言優美、或者內涵深刻、或者情感豐富的一些語句,或者一些自己在書籍內容的啟發下創作的文章在讀書匯報會中進行朗讀,可以保證學生的深入閱讀,促使學生為了在同學們面前獲得成就感而進行真正的探究和記錄。也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之后將在書籍中學到的一些故事,可以是傳說,可以是神話,也可以是成語故事,在讀書活動中進行講解,但必須是講解,而不能是朗讀,借此激發學生的深度閱讀,同時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容量。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讓學生把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出來,不僅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還讓學生的表演天賦得到了展示和鍛煉,更重要的是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將閱讀看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可以有效促使農村小學寄宿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課前三分鐘”為活動形式,讓學生每天上課前的三分鐘為課外閱讀交流時間,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讀到的精彩的故事、精彩的語句、獲得的收獲進行展示,以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有效進行,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五)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對農村小學寄宿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可以保證小學生在閱讀中充分使用多種閱讀策略,準確把握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深入理解閱讀材料的語句內涵,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順利理清文章思路,實現對文章主旨的準確歸納,促使小學生的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采用課內外結合,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悟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讓學生看《三國演義》,用課中學到的方法去閱讀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多個故事,讓學生感悟到諸葛亮也是在廣泛閱讀書籍、深入探究知識的基礎上才有了如此高的成就,從而增強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明確了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所成就的理念。一方面,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不同類別的文章進行講解,將閱讀技巧的指導錄制成《怎樣概括主要內容》、《如何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分析技巧》等短小精悍的小視頻。例如在講完《猴王出世》這篇文章后,教師選取《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這個故事拍攝小視頻,先指導學生初讀,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疏通文章的語句,找準文章的人物,并在有疑問的地方和有體會、有感悟的地方及時進行記錄,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其次是再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語句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探究,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是積累,將在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及時記錄,將從文章中得到的體會和感悟及時記錄,將文章中運用得當的詞語或句子及時記錄……另一方面,小視頻制作好了,上傳至網絡,可以由學生個人利用一些閑散時間自行下載觀看,也可以由幾個同學組成學習共同體,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室里觀看視頻,合作學習,共同解決閱讀遇到的困難,交流閱讀的收獲和感受。經過這樣系統的指導,有效地培養了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六)進行讀書評價活動
盡管課外讀書活動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但是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也應當采取適當的評價活動,給學生一定的壓力,才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把學生在讀書匯報活動中的表現拍成小視頻放到班級微信群,也可以把優秀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作展示,把圖片上傳微信群。還可以開展讀書競賽活動,將在讀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樹立為“課外閱讀小模范”,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也可以將學生的讀書材料整理成冊,印制成“讀書心語匯”,向學生和家長發放。這樣,既可以滿足小學生的虛榮心,又能讓家長對讀書活動更加支持,自覺地與教師形成教育聯盟。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監督下,更好地促使寄宿生和其他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課外閱讀活動中來,最終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對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行培養,不僅有利于開拓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促使他們受到知識的熏陶,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為將他們打造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銘.談農村寄宿制小學課余閱讀活動的開展[J].小作家選刊,2016,(31).
[2]馬啟.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課外閱讀點滴談[J].黑河教育,2014,(02).
[3]代會玲.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路徑研究[D].渤海大學,2017.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善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