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驅動力,也是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提高其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從而因材施教,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學習效果 教學策略
孔子曾經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十分關鍵的,其對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就要大膽的創新與改革,不斷的研究與探索,尋找更多科學有效的方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科學運用趣味語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年齡較小,生活閱歷較少,因此就會導致其會對個人感興趣的事物投入較多精力,對此,為了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采用更加生動、有趣的語言,要結合課文的內容將自己的語言設計得更加充滿趣味,更加幽默,要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而且還要利用語言合理地引導與指導學生,使得學生更容易地接受相關知識。教師要通過平等的交流與溝通,更多準確地找到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要結合學生的不同優勢為其進行細致、有針對性的點評,要摒棄千篇一律的夸獎。另外,在對學生進行夸獎的時候,也要準確地幫助學生找到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指導學生進行改正。只有教師的語言生動有趣,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帶的興趣,使得學生更加喜愛語文課程。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內向或者是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其很難主動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其的鼓勵與引導,并且要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向其提問。在學生答對后就可以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其獲得成就感,使其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今后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巧妙運用質疑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難免會出現與教材或者是教師的觀點不符的現象,對此,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問題都尚無統一、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給出的答案和標準答案較為接近即可。所以,也就會造成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極易會產生質疑。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與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疑,要大膽地反駁教師的授課內容,找到教師在授課中存在的漏洞,并且指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鼓勵其找到教材中存在的漏洞,并且要鼓勵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理解對作者描述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述。
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閱歷有限,因此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相對較低。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方面極易會發生偏差,或者是難以進行理解與記憶。對此,為了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而且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處于逐漸形成與發展的時期,所以教師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可以把形象思維逐漸轉變為抽象思維。教師借助于各種教具幫助學生仔細地觀察在課文中提到的一些物品,防止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發生偏差。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要結合課文的內容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音樂與圖片等,使得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加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另外,教師要為學生創作合理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知識與其現實生活彼此間存在的密切關聯,從而發現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樂趣,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
四、優化教學模式
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此方法主要是將全班同學劃分成若干小組,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使得學生可以基于教師的引導與指導,通過對小組組員彼此間的合作與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共同的研究與討論,通過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共同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主動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使其更加熱愛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其次,探究式學習。小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其設計具有較強探索性質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能夠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在學生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與啟發,要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中具有的樂趣。
五、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了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的學習與研究,不斷地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首先,教師要注重個人的形象。因為小學生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而且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較長,所以學生往往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這樣一來,教師就必須要以身作則,保持言行的得體性,保持衣著的整潔性,這樣才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使得學生也可以積極向上,更加喜愛語文教師 ,喜愛語文學習。除此以外,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要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學習與語文課程有關的文化知識。不斷地擴展個人的視野,豐富個人的知識架構,進而提高個人的專業能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六、及時進行鼓勵與評價
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其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對于相同的學習內容,學生也會獲得不同的學習表現與學習成果。所以,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不同性格與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反思。假如連續若干個同學,都沒有正確答出就可以判斷問題的難度可能稍微有些大,或是幾個同學均是在同一個層面水平,于是就需要選擇采用調控的方法。假如問題有難度,那么就應該將問題進行分解或者是換個角度,進而使得難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假如并非是問題的難度大,那么就需要由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問題給予回答,然后要對回答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如此一來,在相同問題的答問中,對于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幫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全面掌握與充分尊重,要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積極的評價與鼓勵。針對存在解題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為其提供合理的幫助和鼓勵,使其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可以大膽嘗試,努力采用個人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能夠將個人的想法表達出來,進而通過不斷的鼓勵、引導、評價,幫助學生彌補不足,發揚優勢,不斷進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主動學習與主動探索的意識,幫助其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并且學會對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小學語文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J].讀寫算:教師版,2017,(09).
[2]唐永利.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7).
[3]尹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
[4]張國良,孫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1).
[5]周玉廣.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