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丙梁
摘要: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互相影響,并且這個溝通影響的過程是屬于動態的,在此過程里會不斷發生變化,正如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的那樣,教師在利用教學資源方面,要及時的抓住,讓那些有優勢的教學資源得到的充分開發、利用,讓它有利于我們的教學過程的進行。優秀的教學資源可以補充狹隘的課本內容,拓寬師生的思維空間,讓更多的生活經驗走進課堂學習中,令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更加精彩;并且,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呆板”的知識“活”起來用,讓“靜”的 課堂變成“動”的,將“傳遞”與“接受”變為積極主動的“發現”與“建構”,在不斷的演練中生成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甚至是新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生成;平等交流;錯誤資源
許多跳躍的思維共同組成的一節課堂是精彩的。葉瀾教授曾說過, 教學中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如意外的通道或遇到美麗的圖景,然而在遇到這樣的變化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及時的去思考,怎么樣讓這些“通道”去引導學生,用發散性思維去欣賞這“美麗的圖景”?
一、精心預設,為生成創造可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高效的課堂效果,基于教師進行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學內容的重要傳播媒介,而能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因為它,但是,它是和教學內容不一樣的。在教師的思維觀念里,通常會覺得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是一樣的。因此,處理教材的重點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然而,對于師生對課程內容與教材內容、教學實際相結合的綜合概述的描述,它是包括了教材內容,當然也包括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過程中的生成的資源以及教學內容等。因此,教師們如何將備課的著重點放在怎么"用教材教",不僅僅是怎么"教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潛在的創造力量,合理的處理好教材,在對教材內容的篩選、補充和調整中,合理教學,且合理利用、開發課程資源,才能提高優化效果。
二、巧用生成,促進平等交流
身為一名教師首要做的就是肯定、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的創新行為,明白他們是獨立的個體,耐心去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平等的對待他們每一個人。多開展一些在班級中的平等對話,如果在課堂上學生能夠活潑起來,課堂就像注入生命意義和人文精神。這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內心體驗,在生活中學會說真話,表真情,這樣,才可能把孩子所學的知識經驗,加上自己創新靈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課堂才會栩栩如生,更加豐富精彩。如果要想這樣的效果,教師們首先尊重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心里話,從而加強了課堂上主體性和自主性的表現,增加學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發現學生困惑的難點、理解的偏差點、觀點的匱乏點、批評的價值等。
三、善用學生疑問,激起學生活力
思維的起點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那么思維的歸宿就是解決問題的。想要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那就從提問題出發,提問題可以釋放每一個學生潛能和才干。數學學科普遍難懂不易學,它的抽象理論,一般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很吃力。教師應該要善用提問,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形象的出現,學生們才會喜歡它,想去探究它,感到數學的學習過程是開心快樂的而不是被動接受與觀望。因為學習本身就是蘊含了無盡的樂趣與智慧的挑戰。
四、巧用錯誤資源,激活學生思維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布魯納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存有價值的。”然而,“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新的課程理念是,課堂生成的“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學生會有一些認識上的差異,當生成錯誤的資源時,教師的及時糾正是挺重要的,讓學生知道“出錯”也是不可怕的,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們的數學語言表達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及時發現的存在的錯誤和不足,以此來疏導他們,要引導他們,形成學生自我反省。有時老師對學生的錯誤的寬容和賞識,很容易能讓學生發揮創造思維,并且在“出錯”中綻放異彩。
五、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我們知道,預設和生成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而預設較突出的是顯性的、結果性的、可預知的目標;然而,生成是隱性的、過程性的、不可預知的目標的過程。當然,預設要適度,過頭了可是會導致對生成的忽略,占用生成的時間、空間,使課堂黯然無聲甚至滅亡;相反的,生成多了也是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任務的落實,從而課堂走向失序、盲動、無目標、低效。所以,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注意度量不能過頭。預設中有生成,生成中不斷形成新的預設,只有精心的預設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沒有精彩的生成怎么能形成有生命的課堂呢?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預設”中主要表現了自己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了師生智慧互動的星光。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應能從各方面,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學習主動性地位,悉心為他們尋找展示自我展示的位置,運用生成的概念,營造開放熱情的課堂教學學習環境,及時捕獲有用資源、臨場發揮教師機智,才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自己原先預設方案中的,實施的“以生為本”的出發點,促進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可以讓課堂教學的學習、成長,充滿的勃勃向上的氣息,讓課堂更有效實現持續生成資源。這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走向更加燦爛的明天,然后留住每個課堂上的瞬間!
參考文獻:
[1]鄒曉丹.精心預設 精彩生成——小學數學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問題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1).
[2]唐春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教師),2014(06)
[3]崔慶明.巧妙處理課堂意外[J].新課程學習(中),2013(06)
[4]徐聰.小學數學巧用“錯誤”生成提高教學效率[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06)
[5]馬偉中.改善課堂交流 提升課堂品質[J].小學數學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