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青
摘要: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語文考試試卷中,閱讀題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掌握閱讀答題的方法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作者結合多年語文閱讀教學經驗,介紹了小學語文考試中閱讀題的一些答題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從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發展的趨勢看,閱讀理解題的比重在逐漸加大,其中主觀測試題的題量呈上升趨勢。學生在考試中該題項失分較多。往往在考試時,碰到閱讀題型,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畏難情緒,不知該從什么地方入手,亂了方寸,稀里糊涂答題,做題不完整,答題答不到點子上,本來會做的題也往往丟分,導致成績不理想。
其實,閱讀理解題并不像有些同學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明確解題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一些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大部分題就能夠正確解答。如果掌握了閱讀理解的解題要求和做題思路,就會消除畏難情緒,所謂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談談教學體會和見解。
一、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于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回答:對于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
二、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看出來,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三、概括文章主旨。
對于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后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可以從文中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四、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感染力,突出文章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那么它的作用是增強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激發讀者興趣。
五、文中某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手法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夸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其是強化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得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么作用?”,回答這種題目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回答。
六、文中某句話有什么含義?或告訴我們什么深刻的道理?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學生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并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表達出來。
七、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八、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于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于讀者理解相關內容。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我認為,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松,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