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提拉汗·買買提
摘要:民族地區農村現代化發展中,農村文化對其起著一定的支撐作用。所以我國歷來重視民族地區農村文化建設,這些均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偉大實踐。本研究以當前民族地區所凸顯出來的文化塌陷作為研究出發點,以如何做好農村文化建設作為立足點,從文化安全、文化戰略的高度給出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點和具體的舉措。
關鍵詞:文化建設;民族地區;文化塌陷
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將文化所具有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充分的凸顯出來,解決好文化發展、文化繼承二者的關系。但是從當前民族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現狀來看,其因為長期過分的注重經濟建設而忽視文化建設,致使見利忘義、誠信缺失、道德淪喪、親情淡薄、虛情假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現象常出不盡,群體性無理鬧事、聚眾賭博、打架斗毆等不和諧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與長期以來民族地區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力不足、導向作用不強、民間文化開發不力、群眾文化需求不能得到較好滿足等問題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一、民族地區農村文化特點
在我國民族地區當前興起了社區文化,其包括長期沿襲下來的鄉土風俗、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生活習慣等,民族地區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實質上是社區人們的飲食習慣、服飾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通常來說,在民族地區新文化建設的進程當中,各個民族之間的信仰、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是一致性的,其思想、文化觀念也多傾向于社會居民之間共同的信仰,所以對于現代文化觀念、先進性的思想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二、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內涵探析
民族地區的新文化建設應該實現的目標是促進廣大農村地區人們文化觀念的有效轉變,這就需要通過農村文化建設積極的培育發展與農村經濟相適應、文明、健康類型的農村文化氛圍。那么在建設過程中所凸顯出的內涵主要是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表現的:
1.實現農村落后文化觀念的逐步轉變。
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也包括農村的制度文化,但實際上其往往起到的是負面的影響,民族地區通常較為偏遠,在傳統文化影響之下而形成的民族思維方式、民族生活習慣、民族思想觀念可謂是根深蒂固,而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則會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當中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故盡快的實現農村落后文化觀念的轉變,是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
2.利用傳統民俗文化構建出特色化農村文化。
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當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傳統生活行為規范、生活制度,其在整個民族地區來說形成了特色化的民族生活方式,并且以習俗的方式表現來出來,形成了民族服飾文化、民族節日文化、民族飲食文化,那么在這些文化的基礎上,民族地區則突出的文化部分保護起來,再文化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找到可以實現民族文化可持續和協調發展的具體方向。
3.明確民族農村文化發展的方向。
民族文化發展大方面必須是大力的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么在方向確定的過程中則應將民族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找到其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最佳契合點,從而有效的推動農村文明風尚。
三、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路徑
1.通過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當前廣大的民族地區農村經濟已經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但我們發現農村地區物質條件豐富的時候人們的業余生活還是較為單調,很多農民業余時間的活動以打牌、看電視、上網等為主,實際上這些文化活動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廣大農村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侵蝕,所以筆者認為在廣大的農村應該舉辦一些豐富的文化活動,從而打破過去的文化邊緣現象。一方面可以為廣大的農村提供更多的文化供給,比如定期向廣大的農村輸入文化下鄉活動,開展讀書日、山歌比賽等活動。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廣大農民的傳統文化活動充分的挖掘出來,進行舞獅隊、廟會等活動的舉辦。
2.逐步健全農村文化建設有效的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是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一大持久戰,其需要以人才、資金、機構設置等作為保障的基礎上。首先,應將其文化建設納入到財政計劃中,當前精準扶貧的工作進程重則需要將條件服務的區域劃入的扶貧計劃當中,落實和抓好文化扶貧工作,從而市場經濟當中的有利資本充分的進行吸收,并將其作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充分的發揮出來。其次還需要做好人才的保障工作 ,不斷去優化文化建設的人才隊伍,聘用一些民間藝人、文化專業人士進入到整個文化隊伍找那個,扶持民間文藝的大力發展。第三,在機構設置方面的保障則應該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盡快的構建一支專業化的隊伍,深入到農村文化建設中去。
3.加強城市文化對民族地區農村文化的輻射作用。
城市和農村在文化消費、文化生活各個領域的差異還是較大的,實際上城市是可以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標的,所以對于民族地區的新農村文化建設來說應該思考如何將城市先進的文化理念、先進的技術、信息等帶入進來,使得城市能夠發揮出強有力的文化支持個智力支持的作用。例如可以在政府的牽頭作用下采取一幫一、一帶一類型的文化行動,將城市在文化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充分的發揮出來,加強農村書屋、文化室等的建設。另外作為城市還利用自身的科技水平,鼓勵農村進行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城市對民族地區文化建設部僅僅是照搬,而應該針對當地農村的問題、農村發展實際、農村文虎按產品發展等去進行文化的合理規劃和安排。
總結: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至關重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逐步健全農村文化建設有效的保障機制、加強城市文化的輻射作用都是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關于民族傳統文化創新問題的調查與思考—湖北民族地區民族傳統文化創新調研報告[J].江漢論壇,2016,(11).
[2]李應智.貴州民族地區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張燕妮.民族地區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J].大眾文藝,2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