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科學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對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積極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新要求,有利于學生進行主動、富有個性的積極性學習。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學生課堂學習方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探究、創新。對此,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小學生課堂學習方式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變革策略,以期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課堂學習方式;對策研究
引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以往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進而將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同時,新課程改革還要求在學生的學習方面要積極的提倡和發展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尤其是現在所提倡的自主學習、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主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并且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得到激發,進而促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都能夠得到不斷地發展進步。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斷地改變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當前我國小學生課堂學習方式的現狀
1.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教師對于被學生來講,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學觀念的正確與否,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在實際的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由于受到我國以往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比較落后,并且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大都懷有排斥的心理,并不認可,所以這些教師采用的依然是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因此,也導致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其學習方式也一直為接受式的學習,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產生了極大的限制。
2.老師對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就目前而言,我國小學教師當中,部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并且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教研活動還有待加強。主要是因為,這一部分教師已經習慣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習慣了學生來接受自己的“教”,并且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認知,也知識停留在認識和記憶這一層面,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更加注重研究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3.缺乏指導與訓練。
現在小學生大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式的指導以及訓練,學生本身對于什么是科學的而學習方式認識不明確,并且在實際的課堂學習當中,學生也沒有進行自覺、合理的運用。甚至有的學生及時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式,也是在不斷的錯誤實踐當中發展并積累下來的,其學習方式的掌握比較零散。另外,在學生日常學習當中想要掌握科學、系統的學習方式,就應當接受專門的指導以及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進而為自己的課堂學習帶來良好的效果。
二、創新小學生課堂學習方式的重要策略
1.改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學校要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重視,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培訓,促使教師在思想觀念上的改變,并促使教師去深入的理解新課程改的相關教學理念。其次,教師應該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就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用傳統的眼光看待學生,要用積極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的進行課堂學習方式的學習與掌握,進而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學習方式的指導與訓練,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式。
2.倡導師生學會反思。
對于教師以及學生來講,學會科學的反思,對于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積極的急性反思活動,能夠促使教師不斷對自身的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檢查、反饋、控制以及調節,并不斷地提高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控制以及調解的能力。進而促使教師在不斷地反思當中積累教學經驗,并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將其轉化為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所進行的設計教學方案。同時,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開展學習方式的變革,并在變革的同時進行反思,進而為以后的學習積累經驗。
3.轉變教學模式,注重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
?過去教師側重機械地講解知識點,學生被動地接受,這種灌輸式教學是沒有效率的。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很多老師創新教學模式,提出分組教學、合作探究等方式,這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方式上的重要手段。另外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由教書匠角色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這種角色的轉變,體現了學生的是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能讓學生體會學習過程的快樂,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4.建立課堂學習方式的評價體系
建立課堂學習方式分評價體系,也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一個評價表,如其學習方式主要為:自主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以及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根據這幾種學習方式的應用情況以及應用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當然這幾種評價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同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課堂教學時,其教學設計擬定的內容應當以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引導,要學生以新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觀察觀察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應用情況,最后,針對學生采用新的學習方式所達到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這樣一來,既能讓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實施效果進行掌握,又能讓教師在下次的教學時,科學、合理的調整學習方式的教學,直到學生掌握到科學、系統的,并且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
三、結語
總之,隨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的能力,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進行發展,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要積極的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加強自身對學習方式的認識,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忠.如何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OL].中國教師資源網.
[2]許志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方式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代井發,男,漢族,1962年9月出生,遼寧沈陽市人 ,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