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晉川
摘要: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是對于課堂知識點的鞏固,是教師與學生構建關聯的橋梁,所以高中數學作業的設置上不能草草了事,應該結合學生的基本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調整,讓學生能夠做到最有意義的作業。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糾錯改錯
現在,由于考試的壓力,現在很多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上采用題海戰術,學生每天會面臨很多作業,也做了很多題,但是效果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很多學生一談及作業,就苦不堪言,很多時候不是學生思維太懶散了,而是一些教師實在布置太多作業了,每天花那么多的時間去完成作業,學生就只會為了做題而做題,而究竟為了什么而做題,誰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作業的真實意義在目前看來,很多學生甚至教師也無從而知,教師甚至每天就把作業當成一種習慣,隨意布置一點,而學生也當成一種必備的功課,去強行完成。
數學的作業,其實它的功效是巨大的,只要充分利用好了數學作業的這個環節,學生的成績增長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而這種充分利用不僅是量上要達到一個水平,還要在質上達到一種高度,作業最重要的還是內容上的布置。數學是高中階段的主科目,但是總還是有一批學生對于數學很排斥,他們畏懼學習數學,也畏懼做數學題,這樣數學就變成了他們的弱勢課程,而這些學生往往還存在排斥日常作業的特點,為了改善學生的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對作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掌握學生的主要心理,把作業的作業發揮到極致。
一、題材上結合課堂的內容
現在的一些教師,選擇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完成,套題、模擬題、仿真題都成套地發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了做題的工具,但是實際考試情況卻不容樂觀,這些問題都是源于一些套題里存在很多深難怪偏的題目,教師畢竟沒有精力把學生完成的那么多題目都做完,在隨意發放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到學生做到的題型是否是符合學生目前水平。本文主張教師應該在布置題目的時候,還是應該結合日常的課堂內容,與課堂的教學內容形成緊密關系,然后再針對性地布置相關的題型。
比如說,現在我們學習了三角函數這個方面的內容,今天的這節課上講解的是余弦的知識,在作業的布置上就應該對于余弦的轉化還有余弦的基本定理進行考察,而不是像套題那樣考察的是整個三角函數的內容,如果這樣,學生在日常的作業完成中,會出現大量的知識性的障礙,過于繁多的陌生內容給學生造成了極度的負擔,很多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做題了,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作業布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考察和鞏固,而布置的時候更應該傾向于后者,數學的知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鞏固知識就是積累的環節,所以作業更應當與課堂形成相輔相成的局面。完成作業就像是戰士的日常訓練一樣,它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讓學生得到提高,加速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在訓練的過程中,總是要分為各項專項訓練,而數學的日常作業的布置也是需要這樣的強化訓練,才能達到一個高效的狀態。在講解新課的時候,課堂的環節與課下的環節,相互互補,查漏補缺,學生完成了針對性的作業之后,他們對于當日的知識點就會逐漸明晰。在平時的講解時,課堂上往往采用化整為零,化整體為細節的方式,而在家庭作業上,也同樣是這樣的一個方法,總而言之,課堂與課下的各項任務要達到一個統一,學生形成了基本的數學條理之后,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緊密,學習的規范性與效果也會變得更好。
二、作業應在于精而不是多
為何有些學生做了大量的題,還是成績上不去,這是因為這些學生他們沒有從做題中找到規律,總結出題目中應該覆蓋的知識版塊,他們的頭腦里的知識要點是零散的。還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在平時完成的作業情況是不錯的,但是到了考試就變得一臉茫然了。造成這兩種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學生不會總結知識,他們學習找不到重點,對所有的知識都想一把抓,但是哪一個方面的東西都是不太精通的。作業也是為學生提高能力所設置的,不是說只要學生做了成堆的作業,就能夠考滿分,這是不可能的,畢竟高考絕不可能做到相同的題型,甚至還有許多學生,做了大量題,甚至連及格的分數也達不到。
數學的考察更多的還是對知識點的運用,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在作業的布置上也應該變得更為靈活,作業的題型也應該經過精挑細選,選擇一些對學生訓練能力有幫助的題目。在作業的布置上,應該分為這樣的幾種題型,其一是基礎題,對于今天或者本單元的定理這些基本的東西進行回憶與加深;第二是細節題,訓練學生的控題能力和仔細程度;第三是提升題,目的給那些有更高要求的學生思維得到一種鍛煉。日常布置這三個方面的題型,然后結合選擇一些與之有關的經典題目,學生完成過后,往往會有種恍然大悟之感,這樣就算不做那么多道題,也能夠達到更有效的效果。在高考的考察中,基礎題會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中等題會占到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能夠著重于基本功,他們在數學上的成績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因此,作業也應該著眼于基礎知識上面,摒棄某些難怪的題目會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糾錯意識
糾錯的環節是數學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學生就是因為沒有糾錯的意識,導致他們做了題也是白做,在平時的時候,應該多培養學生進行自行改錯,在改錯中積累、總結,把不懂的知識點反復地進行推敲。在糾錯中,首先是對于一個問題的審視,審視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錯誤,是知識不熟悉還是能力不到位?有些學生總是把自己的小錯誤歸結于粗心方面,其實粗心就是對于知識的理解不到位的表現,對于自己認為不應該錯的題型不能看過了就草草了事,更應該記錄下來,爭取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格外提醒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收集、整理,一些經典的錯題一定要認真記錄下來,反復地完成,然后把錯因和錯點以及基本的知識點都要寫出來,充分去分析清楚。有人說,做數學題就像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不管哪一個環節出現錯誤,最終的結果都是錯誤的,而我們在改錯的過程中記錄總結,為達到一個目標而不斷地努力。
四、結束語
現在,根據高考的要求,作業的設置上應該將傳統的知識要點和新增的知識點進行融合,調整作業的規模和結構,并且給學生充分說明作業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明白作業的意義,進而學生轉化了對于作業的態度,對待作業的積極程度也提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