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術界,關于“普世價值”有爭議。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警惕“普世價值”,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這給思想政治教育以啟示。
關鍵詞:“普世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思想政治教育以意識形態為核心內容,意識形態對思想政治教育極其重要。在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二者相爭,搶占領地。隨著改革開放,我國人們的思想、意識及行為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不良的、反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趁虛而入,占領人們的頭腦。甚至攻擊、否定社會主義的思想觀點、道德規范。“普世價值”就是其中一種錯誤的社會思潮,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極其有害,思想政治教育應加以警惕,對其進行無情批判。
一、“普世價值”是什么
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宣揚他們的政治意識、社會形態和價值取向,極力向以我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宣揚和鼓吹他們的思想、價值和理念,以達到“西化”和分化社會主義的企圖和目的。西方國家認為他們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是最好的,是超階級、超民族的,是適用于全世界的。其運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手段千方百計進行意識形態的輸出和滲透,企圖瓦解非本階級、本國的其他一切國家。
二、“普世價值”問題出現的原因
“普世價值”思潮的流行的原因是復雜的。國內一些理論工作者、黨員和青年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不夠徹底、不夠深入,而且警惕性不高,未對西方的“糖衣炮彈”進行區分和批判。當各種錯誤的社會思潮來襲,他們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不能看清方向和抓住本質,就只能淪為別人思想的奴隸。此外,他們忽視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丟掉了思想的鎧甲和支撐而不自知。
三、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
“普世價值 ”之爭以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 》為導火索。文章稱:“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拐點,執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點,中國全面融入現代文明的拐點。”這個判斷將普世價值當作一個政治原則,并賦予它以極高的地位,因此引來了強烈的質疑和批判。由此形成的爭論,集中于是否承認世界上有“普世價值”,以及人權、自由、民主等是否屬于普世價值。對立的雙方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政治激情和道德義憤:一方抬出“否認普世價值就是自絕于人類”之類的大帽子壓人 ;另一方則認為“通過‘普世價值干預我國的民主建設,以期終結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權力結構,是這一討論的核心 ”。
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指導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必須堅持價值導向的一元化。全社會只允許一種思想理論體系作為它的指導思想和主導理論,不允許有其他的思想理論體系來爭奪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從我國的現實來看,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地位。堅持在其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堅持建設屬于中國的科學理論,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等。“普世價值”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國家用資本主義價值導向向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發起進攻、滲透和挑戰,其實質是要瓦解社會主義制度,以資本主義道路取而代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創新,不求實效;不能低頭諂媚、放棄陣地。而是在繼承和發揚自身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在多方面進行創新、改進,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作用。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識形態的極端重要性,時刻保持清醒。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讓黨和人民把握思想、文化、輿論陣地。
(二)不斷創新,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內容和新載體
“普世價值”作為一種錯誤的社會思潮,我們必須反對和批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生動活潑。要講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注意運用多種載體來進行教育。弘揚時代主題、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選擇不同的時代主題進行教育,創新形式,更新內容,熟練運用平面媒體、視頻媒體、網絡媒體等新科技手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堅決同錯誤的社會思潮進行斗爭。
(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習總書記還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面對“普世價值”這種錯誤社會思潮,我們必須加以嚴厲的批判,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刻不容緩,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2]周新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價值”實質上就是西方的價值 [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08 年第 11 期(總第 119 期).
[3]劉書林.“普世價值”問題出現的過程、原因及實質.[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08 年第 11 期(總第 119 期).
作者簡介:李海翠,女,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