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俊
摘要:教師日常教學的開展要從備課、上課、課下鞏固等三方面入手,做到節奏明確,各階段相輔相成。尤其對數學這類知識系統性強的學科來說,更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讓每天的教學工作形成體系,循序漸進,一步步培養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數學思維。
關鍵詞:高中數學;日常教學;探究
作為一名執教于高中階段的教師來說,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相對于語文、歷史等文學性學科來說,數學為代表的客觀性學科,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更難,尤其是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普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所以這就導致客觀性學科的教學中容易出現兩個典型的問題:一是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學習難度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習積極性受挫,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進而失去學習動力,轉化為后進生;而是大部分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還不具備自我規劃和學習能力,進而導致精力的付出和學習成果不成正比,造成學習時間的浪費,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成就感和進步感,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興趣和奮斗的動力。這兩個方面就導致數學為主的客觀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相對于主觀學科來說,更加容易成為學生的偏科科目,進而拉低高中階段學生的整體成績,甚至影響到未來的高考發揮。所以對于教師來說,不論教授什么科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的偏科問題,從而保證學生各科學習的成績的穩步提高,為將來應對高考做好充分準備。
單從數學這一門科目來看,結合上述所分析的兩方面表現,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入,即使學生具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知識基礎,但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依舊感到吃力。并且這種吃力不是依靠學生自己花時間和精力就能彌補的,而是需要教師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模式的創新,來從知識教學的根源方面給予學生更直觀化的指導,尤其是讓學生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最大限度的掌握全面,掌握扎實。所以本文中我就涵蓋日常教學工作的全流程,從備課、上課、課下復習三個環節,具體闡述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每個階段的教學效率,從而保證日常教學全流程的高效化,做好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
一、備課,遵循“學生為主”的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一直在強調的教學理念,也是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需要融入教學實踐中的內容。尤其是針對備課,關系到授課的內容和方法,就更要做到以人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明確學生要什么?喜歡什么?
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以往數學知識的學習特點,確定教學重難點所在。因為對于高中階段教學來說,我們要面臨高考的檢驗,所以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是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涵蓋的。在這個前提下,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以往的學習特點,明確每個章節知識點呈現在課堂上,那些需要重點講解,那些可以一帶而過,從而在知識準備階段就做到詳略得當,規劃好教學內容和對應時間,確保課堂教學時間運用的高效化。
其次,在知識內容的準備過程中,教師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一方面高考是為了選拔人才,所以在考試過程中不會僅僅針對課本知識,還會適當地進行知識的變形,并且涉及一部分課外內容,從而起到選拔出能夠靈活處理問題,具備舉一反三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還要適當地進行知識的拓展,結合歷來高考試題的研究,以及站在學生的角度探究學生需要的知識內容有什么,進而在確保學生“吃得下”的前提下,豐富每堂課的知識內容,讓課堂教學中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增加知識儲備量。
二、上課,促進師互動性
對于數學來說,課堂教學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因為涉及很多公式和定理等專業性內容,需要教師在課上進行引導、啟發,教給學生問題的思考角度和解決方法,進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問題解決能力。所以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師要重點花精力在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方面,提高每節課的知識傳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聽講過程中最大限度的實現知識的吸收和學習。
首先,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我認為探究式教學是其中最為適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因為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在問題解決和探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探究式教學模式也重點在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那么在以往的知識基礎下,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一方面,給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逐漸具備脫離教師教導,學會自己“站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集體思維的交互,豐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和層次感,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運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基本給學生布置的任務都會偏向于基礎性,因為對于新知識的學習來說,首先得讓學生從探究中感覺到成就感,拔高性的知識內容大部分學生還不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也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和啟發作用,通過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課堂互動,從互動中逐步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一步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總結解決公式、定理等的使用規律。
三、課下,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高中階段,即使是作為主科之一的數學來說,課堂教學時間對于學生知識的牢固性掌握來說也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在課下繼續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學習習慣,從而在課下實現高效率的復習。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導學案,以任務探究的方式給學生指明課下預習和復習的方向。一方面,在導學案中明確列出復習或預習的重點;另一方面,則是設置典型性例題,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發現問題,鞏固所學知識。總之,讓學生不論是課下預習還是復習,都能夠有重點,把時間花在正確的方面。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在布置課下作業過程中,結合當堂知識檢測結果中呈現的學生學習難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例題,讓學生課下進行復習、探究,一步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總而言之,雖然本文中是以高中數學為例進行探究,但對于教學來說,任何學科都需要教師從備課階段就慎重選擇教學方法,并一以貫之運用到整個教學環節,最后通過課下作業布置做好每天的教學收尾和總結工作,確保學生知識學習扎實,掌握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