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仿
摘要: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更應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應用意識進行研究,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滲透;數學應用;意識
由于應試教育的扭曲使我國的數學教育形成了一種封閉系統,導致在很多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同一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基礎較弱的學生幾乎對學習數學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進而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應用意識薄弱。因此,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傳授數學知識外,還應培養學生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從而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鑒于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靠直接興趣而引發,因此,教師可用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設定生活情境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從學生周圍熟悉的環境和教學內容入手,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如在進行《旋轉》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舉例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如:不斷轉動的電風扇葉片、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每時每刻均繞著鐘表的中心轉動、自行車輪子(前輪和后輪)均繞著中軸轉動等。然后提出“電風扇正常工作時,葉片在作旋轉運動,指出它的旋轉中心”、“當時針轉到相同的時刻時,它轉了多少度”、“在自行車輪子轉動時,前輪和后輪的大小和形狀有無發生變化”等問題。學生在觀察、發現及探究的過程中可完成對旋轉這一圖像變化從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的轉變。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強調數學的應用性和工具性
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科學相關的問題,使學生感到自己生活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學生萌發要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進行《直線、射線、線段》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編題一道這樣的題目:小紅的家距離公路有20米,為了出行更加方便,小紅的爸爸想修一條水泥路直通公路,如何修才能使路程最短,請在圖上畫出并說明理由。通過說題,讓學生在對問題所呈現的材料進行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將問題的實際、問題中的數學條件、所涉及的數學知識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明白“從直線外一點到直線上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這一概念。這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把握問題的深層結構,還使學生學到了運用垂線段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地涌現出新的傳播媒介,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正逐漸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為我國初中各門課程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教師可應用多媒體來充分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例如在進行《軸對稱》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在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動畫資料,如隨風飄落的樹葉、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國粹之一的戲曲臉譜和剪紙藝術作品、有著對稱理念的建筑設計、各種銀行標志等,重點展示以上圖形的折疊和重合過程。學生通過觀看并分析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后,能輕松地總結出軸對稱的概念及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本次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靜中求動,并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將種種軸對稱現象展現出來,使學生的思維有模糊變得清晰,從而能快速理解“完全重合”這一詞的含義,進而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軸對稱現象時便能回憶其相關的數學知識,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四、重視實踐作業,開展探究性活動
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水平有限,部分學生不能在高密度和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中完全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即使是通過學生間合作與交流,也不一定能做到靈活運用。鑒于實踐作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獨特地位,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重視實踐作業,積極開展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概念和過程的相互作用后真正理解數學,從而進一步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讓學生在教室內或教室外一定的范圍內尋找三角形,并通過觀察、摸一摸、量一量、記一記等實際操作來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分類標準和方法,體會每類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夠識別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這樣的實踐作業擺脫了傳統的教學練習方式,與其注重搞“題海”戰術,使學生被無窮無盡、機械的練習埋沒,還不如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將現實的、有意義的實踐內容呈現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歸納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五、小結
總之,在各個階段的教育中,數學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代替的。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堅持貫測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滲透數學應用意識,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而實現學校、教師與學生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