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莉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主要需從細節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將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和激勵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從而學生才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之所在,進而才能真正做到“學好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學習
數學能有效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通過看似簡單的運算概括、反映或揭示世間萬物的基本規律,我們的一生注定了要和數學“糾纏”。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需采用多種方法來讓學生對數學進行了解,令學生更好地去對數學進行了解,使學生能夠正視數學教學。下面我們就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簡單談論,以期學生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更好地成績。
一、數學閱讀的重視
提及“閱讀”一詞,學生多半想到的是語文教學中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根本不會想到閱讀在數學教學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其實,只要我們對數學課程教學進行深入探索,就會驚喜的發現數學也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屬于現代文明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亦是其中需要學生予以重視的關鍵。只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數學閱讀,數學教學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才能為學生所掌握,才能讓學生找準數學學習的方向,才能讓學生知道數學閱讀所具有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隨著數學閱讀的不斷深入,學生會更好地去對數學概念進行掌握、對數學定義進行理解、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從而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增強。所以,閱讀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最直接手段,學生只有進行了符合學習需求的數學閱讀,才能讓數學學習的效果得以保證,才能讓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有效增強,才能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如果學生不具備過硬的閱讀能力,那么學生縱使掌握了相關的解題方法,也會無法弄清數學題所要表達的具體意思,不能順利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對數學教學中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予以強調,讓學生先對數學語言進行學習,做到“學會閱讀”之后,再去進行下一步的數學學習。
二、競爭學習機制的建立
小學生想讓教師、家長和同學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是“爭強好勝之心”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得到教師的表揚、家長的鼓勵、同學的艷羨,那么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從而為學生的不斷進步奠定基礎。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具有“爭強好勝心理”的顯著特點進行合理把握,逐步建立起對應的競爭學習機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合理競爭,使學生通過競爭更好地去進行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為清楚地了解數學的重要性,使得原本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變得更好,而原本學習成績較差或差的學生在競爭中取得進步,從而令全體學生為了取得更好地成績而不斷努力。
三、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樹立
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算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數學閱讀予以了足夠的重視,并且為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競爭學習機制,也無法讓學生完全避免學習中的困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好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不對學習中的錯誤、失誤和不足找借口,而是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鼓起勇氣去面對學習中的困難。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評價,多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多讓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是最優秀的。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令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點滴進步。
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包容,若學生學習中出現差錯、學習落后、有所不足的時候,教師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學生施以批評,而是要積極的去尋找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同學生一起來探討相關的解決辦法,為學生后續學習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這樣一來,學生在心理上才不會有強烈的挫敗感,而是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重拾學習的自信心,在后續的學習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從而向著成功不斷靠攏。
再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將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出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令學生受到持續不斷的積極影響,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形態,以強有力的自信來面對學習,為后續的學習創造無限的可能。
最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開始嘗試著對學生放開手腳,不去對學生做太多的約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大膽,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一并獲得培養。唯有如此,學生才會在自信心的驅使下更為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學習,進而更為輕松容易的獲得成功。例如,教師多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啟發或點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令學生能夠跟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參與各種學習活動。
四、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教學中,若學生能夠保持較為活躍的思維,那么就會迸發出大量新的思想,從而學習變得輕松容易起來,進而成功也就成為了可能。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模式主要還處于感性階段,不具備強有力的抽象思維能力,創新思維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教師要知道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其是一名天生的探究者,只要能夠進行合理的引導,那么學生就會在學習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最終做到對教材的全面把握,創造性的去對教材進行使用,從而學生才會培養起相應的創新能力。
五、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除了學生學習的不斷配合外,還有就是教師要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因此,不僅是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還有教師也應該不斷的去進行自我學習,以便讓自身教學能力獲得不斷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訂閱大量的教育教學雜志,只要有時間就仔細的閱讀幾頁雜志,從中學習到先進的學習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實用的教學手段,隨后將這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用于教學之中、課堂之上,為學生提供更好地教學引導和指引。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向學生進行數字計算的教學,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進行數學閱讀,為學生建立起相應的競爭學習機制,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予以有效樹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獲得有效培養,在加上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是一個綜合而又復雜的系統化過程。唯有把握好了以上幾點,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得以保障,學生也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