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工筆人物畫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繪畫中“線”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強調線條的韻律,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將其作為主要的語言方式,賦予濃厚的情感,讓整個畫面充滿活力與鮮明的生命力。傳統(tǒng)工筆人物繪畫中多用線條的疏密、粗細、曲直、力度、彈性以及線條的虛實變化來表現(xiàn)整幅畫面中人物的造型感與韻律美。總之,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中線條的表現(xiàn)是多樣化的,線條在造型和韻律美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韻律美;造型;線
一、傳統(tǒng)工筆人物繪畫中線條的表現(xiàn)
“線”是繪畫中一種古老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中國古代繪畫最傳統(tǒng)的審美特征之一,中國工筆畫從古至今大部分是以線為主體地位的。古代人物的衣物、發(fā)飾等大多是樣式繁瑣,結構復雜,所以極其適合用“線”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從最原始的巖畫來看,那一幅幅生動而形象的畫面,是先民用最稚拙而簡樸的線條繪制生成的,還有原始人們?yōu)榱松疃l(fā)明的陶器,其上面簡單的幾何紋和各類動物、人物、禽獸等圖案的刻畫,線條不僅流暢,且富有造型感與韻律美。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中找到更充足的佐證來證明線條的重要性。
在湖南長沙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兩幅人物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具有一定的獨立意義,這兩幅帛畫是目前我們見到最早的獨立人物畫,其中在人物的造型上是以不同的線感來表現(xiàn)的。畫中以墨線勾描,線條用筆優(yōu)美、勁拔、流暢、頓挫曲折,富于節(jié)奏變化,充分的突出了線描在整幅畫中的表現(xiàn)力,表明中國傳統(tǒng)繪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藝術特征此時已經(jīng)形成,線條的運用從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充分的顯示出戰(zhàn)國時期繪畫的水平。
東晉畫家顧愷之為人物畫中的線開拓了新的表現(xiàn)領域。他在繪畫人物衣紋時運用“高古游絲描”1, 此描法并不是線條以細、勻而取勝,而是讓線條充滿了生命力。其作品《女史箴圖》中,人物、道具以單線造型,同時又輔以墨色渲染使線與色相輔相成。他筆下所繪的人物線條圓潤挺秀、悠緩自然、細密而精致,就像春蠶吐的絲一樣,所以,高古游絲描又叫做春蠶吐絲描。
隋代工筆人物畫中對于線的應用仍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線條的特點,即“細密精致而富有臻麗”的遺風。從敦煌壁畫中明顯的可以看到早期人物繪畫線條圓潤、婉轉、流暢均勻,而在隋代后期壁畫上刻畫的線條則逐漸地變粗,線條挺拔剛勁且富有力度彈性。
唐代時期的工筆人物畫達到了鼎盛的階段,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作品《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等都是傳世之作,畫中人物服飾、面容、神態(tài)、眉宇、嘴唇、皮膚等刻畫的細致入微,作者以細勁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xiàn)力,畫面以線條為主體地位,不僅繼承了魏晉時期線描的風格特征,并且對工筆人物生動傳神的形象刻畫有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
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此畫用筆十分精致,整個畫面采用精細的鐵線描,筆力勁挺,線條準確而生動,質感畢現(xiàn),獨具特色。畫中,運用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五官、胡須、皮膚、動作、坐姿、服飾以及家具線條的各種變化,線條均勻流暢、柔中帶剛、方圓輕重、緩急枯潤、變化豐富,準確的掌握了人物的特點。特別是人物衣紋工細而不纖弱,流暢而不浮滑,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二、傳統(tǒng)工筆人物繪畫中線條的韻律美
人類對音樂形式美的追求,重在節(jié)奏和韻律。節(jié)奏是音響運動的輕重、快慢或曲子長短交錯有規(guī)律的出現(xiàn),亦是節(jié)拍,是形成樂曲結構的基本要素。因此韻律的概念完全可以推廣到靜態(tài)的繪畫當中,繪畫雖不以聲音為主體,但在一幅畫中色彩的冷暖、比例的大小,尤其是線條的輕重、起伏、曲折、反復、連續(xù)等變化,明顯的體現(xiàn)出線條的韻律感。
在最原始的繪畫中,古人用最簡單最粗獷的線條來表達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或許當時的創(chuàng)造者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運用到了“韻律美”的法則來創(chuàng)作藝術,更不會意識到這種最簡單的法則會一直影響到以后的整個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為中國工筆人物繪畫提供了靈性,開辟了先河。
宋代畫家武宗元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畫中人物線條的表達形成一種線條式樂符,似線在舞蹈,線條圓潤挺秀,人物神態(tài)刻畫得生動形象,其裙裾、飄帶似在風中完美飄曳輾轉,線條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支撐了整幅畫面的生機,畫面由大量的垂行線條組合而成,線條之間的空間分割變化內容豐富且齊而不亂,畫中人物服飾用大量的長線條形成流動的韻律感,恰好的表現(xiàn)出仙人的長裙飄飄與眾仙的婀娜多姿,使畫面給人一種繁而不亂的節(jié)奏感與別出心裁的韻律美。
南宋畫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圖》,使用高度概括的線條描繪出詩人李白的風度翩翩,滿懷詩情的姿態(tài),昂首挺胸,其高傲的姿態(tài)與神韻被勾畫的惟妙惟肖。作者除了詩人李白面部細致的刻畫之外,其余大袍從頭至腳,均以大筆揮掃,行筆如云,筆墨酣暢淋漓,寥寥數(shù)筆,以一當十,整體出神入化,毫無雕琢造作之氣,畫面奔放而不失法度,闊略而能傳神,充滿了節(jié)奏和韻律,有蕩氣回腸的動人之美,使畫面顯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
三、傳統(tǒng)工筆人物繪畫中線條在造型中的體現(xiàn)
(一)線條在服裝方面變化的體現(xiàn)。
古人將人物線描的方法總結為“十八描”2,這些描法將繪畫中與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結合起來。我們從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的線條來看,畫中人物身上所呈現(xiàn)出的線條與當時紡織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相連。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作品《女史箴圖》,畫中將衣紋的畫法稱作“高古游絲描”,畫中侍女們的衣紋細勁圓潤,線條連綿婉曲,不用折線亦不用粗細突變的線條,造就了含蘊飄忽的感覺,使人能在舒緩平靜的聯(lián)想中感覺到雖靜猶動的效果。畫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所穿的衣服是多么的輕薄柔軟,可以想象當時的紡織業(yè)有多么的先進。作品中人物所穿的服裝款式繼承了漢代服裝的遺風并與少數(shù)民族的穿衣特色相仿,圖中人物上衣緊身合體,袖口寬大,裙擺寬松且長裙曳地,體現(xiàn)了當時婦女對穿衣的審美風格,因此限定了當時朝代人物繪畫中線型的狀態(tài),線條必定粗細均勻,且纖細的線條內含張力,明確的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的穿衣喜好受少數(shù)民族服飾風格的影響。全圖格調高古,集中反映了魏晉時期線描的特色,顧愷之的作品成為后世畫家們的模本,在以后各個時期的畫風不管變化大小都受到了顧愷之畫風的影響。
除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服飾外,神話作品當中的典型服飾就屬吳道子筆下的作品《送子天王圖》,圖中主要在于線的運用,其粗細、方圓、輕重、快慢、濃淡、干濕、頓挫、轉折多樣變化,這幅畫真實的反映了吳道子最基本的畫風,
吳道子打破了長期以來歷代畫家沿襲顧愷之的那種游絲線描法,在畫面中他筆下的天神衣服流動,飾帶飄舉,場面栩栩如生,把人物姿態(tài)、面貌勾勒的活靈活現(xiàn)。此外,他開創(chuàng)了蘭葉描畫法(又稱莼菜條畫法),其用線變化無窮,起伏輾轉,把線條表現(xiàn)的剛毅且松動,極富強烈的動感,人們稱其為“吳帶當風”。
(二)線條在對象形態(tài)方面的體現(xiàn)。
線條的形態(tài)在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線條在繪畫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它承擔著塑造物象形體結構,體現(xiàn)出作品的空間感、質感等諸多任務。
早在原始藝術中,線就以裝飾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然而從最開始淳樸自發(fā)的繪畫形式到線在生活當中以造型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后來發(fā)展為自主意識的繪畫創(chuàng)作方式,不得不讓人們想到明代畫家陳洪綬。其作品《水滸葉子》,畫中的人物造型與構圖打破了傳統(tǒng)的結構模式。如果說古代繪畫中的人物線條是以繪畫者的意象造型,那么在《水滸葉子》作品中的線條造型就更能體現(xiàn)出陳洪綬在繪畫時那種隨心所欲的繪畫境界。畫中每個人物的造型用線勾勒的各異不同,打破了現(xiàn)實當中人物的正常標準造型,這種線的造型與白描鼻祖李公麟又存在著很大的風格差異,其人物造型中的線極度夸張變形,線的轉折停頓、曲直往返、疏密交錯、排比組合變幻無窮。他的線裝飾意味非常強,且不同尋常,同時又運用他筆下的線條來折射小說中人物的面貌形象與命運轉折,使線條更加的豐富,充滿了讓人揣測的寓意。
此外,陳洪綬筆下人物在用線時并不是對面貌以及裸露出來的身體過分的夸張,而是在面目表情傳神的造型變化多于夸張的表現(xiàn),他所描繪的中年長者面部的皺紋是通過線條的粗細而夸張的運用來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畫中這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能經(jīng)久不息的活在世人心中得益于畫家對能表現(xiàn)人物神態(tài)、動態(tài)的把握,更是和他純熟的線描藝術表現(xiàn)手法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1]袁慧華.淺談工筆人物線造型[J].美與時代(下半期),2009(4):7-9.
[2]張超.書論輯要[M].河北: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
[3]王瑩.論線條在中國畫中的生命力[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1.
注釋:
1.宗白華,《宗白華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99頁
2.郎邵軍,《中國書畫鑒賞詞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3月,599頁
作者簡介:王茹,1992年10月,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