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汝 代進
摘要:通過研究編織工藝從古到今的不斷發展,更加了解編織工藝的藝術內涵。再將其與現代家居環境設計巧妙的結合,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編織作品。
關鍵詞:編織工藝;軟裝飾品;材料;造型
一、傳統編織工藝的概述
(一)中國傳統編織工藝。
傳統編織工藝在我國擁有悠久歷史,它是生活中不斷的發明與創造,是我國無數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存在最早的草類編織物品是新石器時代的華席碎片,距今七千多年。在東漢時的墓穴中發現了栽絨地毯碎片,證明我國的栽絨技術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地毯行業發展更快,特別是1974年,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禮品,大型壁毯《長城》,寬10米,高5米,重280公斤。1996年林樂成編著《纖維藝術》,可看作纖維藝術理論的開山之作。從2000年到2017年,“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暨纖維藝術研討會”成功舉辦了九屆,這不僅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臺,也給世界提供了一個現代纖維藝術的展示中心。
(二)國外傳統編織工藝。
歐洲現存最古老的壁毯是十一世紀法國制作的巴約壁毯,它是運用羊毛線和亞麻線平紋編織而成的一副以歷史戰爭為題材的人物畫壁毯。到14世紀手工壁毯進入鼎盛時期,壁毯以《路易十四加冕式》為代表,運用高比林編織而成,氣勢磅礴,人物眾多,效果逼真。到了17、18世紀,高比林壁毯達到了其鼎盛時期,各種新的材料如金銀線、新的編織技術被加入到壁毯中去,以使其顯得更富麗堂皇。
二、編織工藝的表現形式
(一)平面表現形式。
平面形式的編織工藝主要包括壁毯、壁掛、地毯之類。在遙遠的中世紀時期,壁毯多為王公貴族使用,題材為歷史、戰爭、宗教、體現貴族生活等,更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潮、御寒、保暖等實用功能。到1919年,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成立產生了一種新的設計風格“包豪斯風格”。它把編織藝術從王公貴族等特定階級中解放出來。同時,“包豪斯風格”也賦予了編織工藝新的啟示,內容題材不再局限,出現了幾何風格的圖案,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度。平面化的壁飾豐富了空空蕩蕩的墻面,使之更有生活的氣息,地面的壁毯,使豐富了冰冷的地面,又能給人提供溫暖、舒適的感受。
(二)空間表現形式。
當平面形式的壁毯、地毯、壁掛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從而出現了發展更快的“軟雕塑”,利用各種各樣的材料,讓作品克服地心引力,將平面形式的作品從墻面上脫離出來,獨立于三維的空間而存在。“軟雕塑”除了可以運用的天然纖維材料,還可以利用各種人造材料、合成材料,表現出豐富的肌理。光影的交錯變化和空間構成的各種形式使之有了更多的變化,可以和整體環境有一個統一和協調。稱得上是第一件軟雕塑作品的《阿巴康》來自于波蘭藝術家阿巴卡諾維奇,整個作品是西沙爾麻編織而成,懸掛在空中,輪廓鮮明,動態美和靜態美并存。軟雕塑的出現消除了人與人之間在空間上的隔閡,又重新給了人們溫暖的感覺。
三、編織工藝在軟裝飾中的應用
(一)編織工藝與軟裝飾的關系。
編織工藝一直有其獨特的裝飾語言,它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室內空間更多的人文情懷。一件好的編織作品可以對室內環境起到烘托的作用,可以和室內環境的整體風格形成統一甚至達到升華,可以協調室內家具和家居風格,在整個軟裝飾設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設計師們對家居風格進行整體的分析,利用編織工藝特有的表現手法設計與家居環境相得益彰的作品。
(二)編織工藝在軟裝飾中的作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大大提高?,F代編織工藝就致力于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一件積極向上的編織作品也會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滿足,有一種幸福感、舒適感,有一種身心愉悅的審美感受和輕松安逸的心理感受。而正是這種審美需求促使編織工藝不斷的進步,給人類文化的精神內涵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編織作品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例如編織的屏風又隔斷空間、遮風的作用。
(三)編織工藝在軟裝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1.材料的多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編織工藝的原材料也在不斷的拓展。來自于大自然的天然材料,質樸、自然,給人以舒適溫暖、輕松質樸的心理感受,符合現代人返璞歸真的理念。如麻纖維材料,表面凹凸不平,產生了獨一無二的肌理,錯綜復雜、高低不平、表面粗糙,給人以嶄新的視覺感受,有一種親近大自然的感覺。同時,新型的人工合成的材料也不斷涌現,給人以簡約、現代、科技的感覺,例如各種鐵絲編織而成的作品,雖然有一絲冰冷,可也給予了家居環境新的體驗,充滿了現代科技感。另外,還有一些成品材料,本身已帶有某種含義,例如報紙、磁帶等,運用它們所制作的軟裝飾品符合特定人群的情感需求,給置身于其中的人濃濃的文化色彩和濃厚的文化氣息,是整個空間更加的和諧和統一。準確而合理的運用材料可以使家居的風格更加統一和就具有整體性,對不同的材料進行整合和運用,產生新的視覺效果,讓編織工藝的審美功能又上了一個臺階。
2.造型的蛻變。編織工藝是傳統的藝術形式,主要有竹編、藤編、麻編等多種用品,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可是卻缺少一些審美的價值。到現代,更多的藝術家發現了編織工藝的獨特魅力并投入到編織工藝的研究中去,編織工藝的水平大大的提升,創造出一些新形式的編織作品,它們不僅僅是實用品,更是融入了現代家居設計的理念,在兼備實用功能的同時具有了更多的審美功能。如:用藤所編織的盒子、簍子等不僅具有收納的功能,還會在炎熱的夏天帶來一絲清涼的感受,采用編織工藝所制作的屏風,不僅僅是家居中的裝飾品,同時還有隔斷空間、遮風的作用。新型的軟裝飾品種類繁多,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造型的器皿、抱枕、燈具等陳設品。運用編織工藝所設計的多種造型會給軟裝飾品帶來不同的創新應用,與整體的家居環境得到巧妙的融合,既給生活帶來實用性,又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美得感受。
四、總結
隨著藝術家們的不斷探索和努力,編織工藝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語言將越來越豐富,它已經在材料、肌理、色彩、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它將會越來越契合現代人家居裝飾風格的審美。纖維藝術將會不斷的升華,它最終一定會用更加豐富和充滿的藝術魅力感動大眾。
作者簡介:
1.吳云汝,女 1996年5月12日出生,籍貫:江蘇常州,學習單位:沈陽化工大學,職稱: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裝飾藝術設計
2.代進,女,1985年7月,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化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裝飾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