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勝
摘要: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成為很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其優勢巨大,是對教學形式的大膽創新。本文通過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初步探究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以此供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整合
引言
隨著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開始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在教學工作上,互聯網技術也逐漸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關注。利用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優勢,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將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課堂中來。在教學形式上,互聯網將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降低了教師教學難度,為更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但是,如何能夠更好的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呢?對此,筆者提出以下見解。
一、利用信息技術,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信息技術有其方便快捷的優勢,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問題具體化,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我在講解圓柱體的表面積時,我先將一個圓柱體的模型放到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讓學生對圓柱體有一個初步印象,但是對于其表面積怎樣來計算,很難從立體圖形看出。這時我就引入了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通過播放動態圖畫,將一個圓柱體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形狀一樣的圓形,這樣學生就能直觀的看出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就是所展開的長方形的長,而圓柱體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就可以得到圓柱體的側面積,然后根據所學知識,也很容易計算出兩個地面圓的面積,三個面積相加就自然得到了圓柱體的表面積。進而我再向學生引出表面積公式,學生可以聯系動態的圖畫,自己再進行思考,這對學生加深理解起到重要作用。然后我通過舉例子幫助學生進行運用:已知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3cm,高是4cm,求圓柱的表面積。這時學生就可以根據:S表面積=S長方形面積+2*S底面圓面積這一公式而得出正確答案。所以S表面積=2*π*3*4+2*(π*32) =44π
通過以上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將靜態知識與動態圖像相結合,經過多媒體影像的輔助引導,將知識滲透在腦海中,不至于應用時忘記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趣味性
小學階段是孩子智力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正是由于他們較強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對學習擁有較大熱情。而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這種模式化的教學產生困惑,進而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壓制了學生天性的釋放。[1]而通過信息技術,我們在講課形式上可以更加靈活,以下以我實際教學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課本有關教學生“時、分、秒”的知識,以往的教學教師大多以書本圖片作為參考,更好的還有以實際的鐘表來輔助教學,但是使用網絡能夠達到比這兩種形式都好的教學效果。我課前先用課件制作了一個鐘表,上面鐘表的刻度都標識的很清晰,通過運行程序,鐘表開始轉動,點擊一下暫停按鈕,引導學生讀出上面的時間,然后再運行,再暫停,讓學生觀察時間,通過多遍的演示,學生能夠很快的得出秒針轉動一圈,分針只走一小格,時針只微微轉動一點。這樣以來,課堂上教師只起到了引導作用,而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大大增加,學生通過自己發現、總結出來的知識才會讓他們更加印象深刻,也更利于以后對知識的運用。[2]
由此可見,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學生的思維也被更好的調動了起來,對學生加深理解,鞏固運用起到重要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化有限為無限
現代小學數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使得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且通過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親近程度,對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比如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關于負數的相關知識。以小學生以前的思維來看,他們以前生活中所接受的大多都是正數,因此對于負數這一概念較為陌生,如果僅僅照搬課本內容,很難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在講這一部分內容時,先在課前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在課堂講課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兩個視頻,一個是珠穆朗瑪峰的,一個是關于吐魯番盆地的,然后在播放結束后,通過靜態圖片標出兩個地點的海拔高度,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顯然珠峰是正數,且數值較大,而吐魯番盆地是負數。這時學生就能對負數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著我又引入了溫度計的刻度數、電梯上的樓層數等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事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可見,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有限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讓他們認識到還有很多自己不曾了解的問題,不但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還有助于知識的引入,為學生更好理解與運用作保障。
四、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唯一的教學輔助工具就是粉筆,但是教師在寫板書的時候必須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學生就只能看書或者看老師寫字,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分神,利用教師在寫板書的時間而做一些其他的小活動,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還不利于教師的課堂管理,從而會拖慢教學進度。
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教師寫板書的時間,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只需要輕輕一點,教學內容就會出現在大屏幕上。比如我在講解直角梯形的面積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就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這種方法。我通過播放幻燈片,先在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直角梯形,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線分別在圖上標注出直角梯形的上底邊、下底邊和高,然后再在另一頁幻燈片上引入直角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圖形更好的套用公式。下幾頁幻燈片再講解幾個例題進行鞏固訓練,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還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明智之舉,無論是對于教師對課堂時間的利用,還是對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的提升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更加關注和了解互聯網知識,為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做準備。從而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為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完善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韓偉.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學周刊,2015,(61):23.
[2]陳小霞.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6,(3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