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娜·迪力下提
摘要:為了加強民族之間的融合與溝通,所以針對少數民族人民開展漢語教育尤為重要。當前新疆地區已經落實雙語教學模式,對于初中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其漢語水平的提升是建立在初中漢語教學之上的,能夠有力的促進民族融合的推進。本文嘗試分析雙語教學下初中漢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雙語教學;初中漢語;問題;措施
在我國各民族長期交往的歷史上,漢語一直發揮著各民族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教學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漢語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從而加強民族之間的交流,但是當前初中漢語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雙語教育的經驗證明,加強漢語教學,實現“民漢兼通”,符合少數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入手,通過構建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提高初中少數民族學生對于漢語的認知,逐步提高中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
一、初中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少數民族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沒有興趣。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教學,其目的是普及漢語,但是因為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沒有興趣,所以嚴重阻礙了雙語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沒有興趣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第一是初中生面臨著沉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其在漢語學習方面缺乏做的經歷。相對于輕松的小學學習而言,初中學習更加的復雜,學習壓力顯著上升,增加雙語教學勢必會再度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為了能夠掌握其他的學科知識,很多初中少數民族學生選擇放棄學習漢語,并且逐漸失去學習漢語的興趣;其次是語言學習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語言學習較其他學科而言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但因為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環境是本民族語言,日常學習和交流所使用的也都是本民族語言,導致學生無法充分認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所以對于學習漢語沒有興趣。
2.初中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學習環境較差。只有先營造好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才能夠促進語言學習的開展。但是因為國家并未強制要求少數民族地區日常交流和生活都使用漢語,所以少數民族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使用本民族語言,很少有機會在生活中使用漢語,并且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父母也都不會說漢語,所以漢語就成了少數民族學生在漢語課堂上使用的一種并不實用的技能。在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的前提下,少數民族學生很難積累漢語語言知識和培養漢語語感,逐漸失去了學習漢語的信心,從而降低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和使用漢語的效果。
二、改善雙語教學下初中漢語教學的措施
1.培養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只有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產生對于學習漢語的興趣,學生們才能夠主動學習漢語。所以在日常的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基于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向學生充分展示漢語的魅力,從而逐漸幫學生培養對于學習漢語的興趣,使得其能夠積極學習漢語,從而提升漢語成績。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爭強好勝的特點,所以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比賽等形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使得其產生學習漢語的興趣。例如:可以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猜謎語大賽,漢語演講比賽等形式,再用積分加以鼓勵,效果會更佳。學生樂于參加課堂上適當的競賽活動,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漢語貼近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導課,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漢語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很多文章來源于自然,可以調動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通過語文基本實踐逐漸加深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這是貫穿于整個漢語教學的主線。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點,以自然特性、生活問題為相關課文的導語,就會順利導入課文內容。這樣學生愛學,學起來也就容易些了。
2.構建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可顯著提高語言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由于當前初中少數民族學生日常生活中都是被本民族語言所包圍的情況,教師可以盡量在學校中構建一個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學校的漢語環境具體由課堂學習時的語言環境、學生在校時日常交流的語言環境共同組成。在漢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漢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教學都盡量使用漢語進行,并且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明確規定在課堂上必須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由于這種規定對于剛步入初中的少數民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對此可以循序漸進,在開始階段使用雙語教學方式進行漢語教學,最終實現全漢語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徹底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盡量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使用漢語,此外,教師還應當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輔助漢語教學,盡量在家中使用漢語進行交流,除在學校外,還能夠在家中繼續為學生構建穩定漢語環境,促進其快速提升漢語水平。
3.提高初中少數民族學生對于漢語的認知。相對于使用本民族語言,少數民族學生認為漢語的學習難度太大,而且少數民族學生所處的環境都是使用本民族語言,所以其無法準確深入的認識了解漢語,從而失去了學習漢語的動力。而且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的出現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如此也會降低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漢語教師需要重復向學生強調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適當的采取激勵措施,讓學生能夠從學習漢語迷茫和厭煩的情緒中走出來,重新提起學習漢語的興趣與信心。所以漢語教師在開展漢語教學的時候,要明確告訴學生,漢語是我國的母語,絕大部分國人都在使用漢語,少數民族語言僅為地域性語言,一旦超出所在地域后就很難與人交流溝通,所以為了未來可以更好發展,需要學好漢語,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學習漢語的認識。
三、總結
當前想要切實落實民族之間的融合交流,則在少數民族地區落實漢語教學是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所以在當前雙語教學模式下,作為漢語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采取各種合理措施,構建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產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切實提升少數民族初中學生的漢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木合塔爾·玉努斯.淺談如何提高新疆初中漢語教學效率[J].小作家選刊,2016(26).
[2]阿依古力麗·沙木沙克.有效打造初中漢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人間,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