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要: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探索。為此,科學教師應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關注、反思社會生活,特別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周圍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事件與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并及時地把它們記錄下來,作為教學的最鮮活的素材。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情境;學生思維
科學的本質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科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去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把“知識”構建在問題之上,讓學生根據材料和情境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有效提問,激活學生思維。
一、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實驗是小學科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實驗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動手做實驗、動腦思考,創設寓教于樂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主動探索的動力。如在教學《導體與絕緣體》時,首先讓學生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的;接著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的情況及原因;最后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電線外部包著的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而電線里面的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他們會提問:為什么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而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它們這是什么性質?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讓電流通過,哪些物品不能讓電流通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象銅絲這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品叫導體,而象塑料這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品叫絕緣體。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導體和絕緣體,我們一起來檢測一下吧。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實驗效果會事半功倍。
二、創建積極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引發積極思維
(一)師生關系平等。
小學階段的學生充滿好奇心,尤其是在科學教學課堂中,他們的求知欲強,可以從中體現出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交流,不能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身份壓制學生。其次,教師要平等看待班級中每一位學生,不以喜好評判學生,做到不偏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尊重每位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創建和諧的教學環境,體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才能有充分的意識培養學生質疑的觀念和興趣。以《水往高處走》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要培養學生了解毛細現象,能解決水往高處走的秘密,那么在教學中就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培養質疑的精神,在學習時主動質疑、對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中創建這樣的教學氛圍,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與贊賞。
教育心理學表明,積極的贊揚能夠引導學生對事件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合理的將自己的情感與教學相結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贊揚與肯定,引導學生積極培養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贊揚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求知欲,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實驗方面存在不足,能夠有耐心講解、糾正,并且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贊揚及鼓勵,尤其是班級中平時不善表現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積極的鼓勵與肯定,培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三、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聽故事是小學生喜歡的活動,老師一說要講故事了,學生就會馬上坐好,集中精神,認真聽故事,并會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學生喜歡的故事方式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如教學《磁鐵有磁性》一課的導入,我講了“寶刀傳說”的故事(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從青銅兵器到鐵制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卻說是“寶刀”。原來,其它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脫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制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它被俠客們稱為“寶刀”!提問:同學們,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這把寶刀是磁鐵做的)為什么呢?(因為磁鐵能吸引鐵)同學們說得對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磁鐵有磁性。這樣的導入,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
四、通過具體實驗,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在教學時,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動手,自己去探究、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實驗是一項興趣盎然的活動,創設實驗情境,科學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案例:我們周圍的空氣。
老師一上課就拿出一個馬鈴薯和一根吸管,笑瞇瞇地說:“同學們,誰能把這根軟軟的吸管扎在馬鈴薯上?”孩子們一聽,爭先恐后地舉手。當一個孩子好不容易才把吸管扎在馬鈴薯上時,老師一把拿起吸管毫不費力地扎穿了整個馬鈴薯。一下子,孩子們驚呆了,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老師告訴孩子們他只是利用了一些空氣的特征而已,再順理成章地拋出要學的內容——“我們周圍的空氣”時,孩子們對“空氣”的興趣空前高漲。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孩子們積極、主動,充滿熱情地完成了一個個實驗,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通過當場實驗演示操作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奇異的實驗現象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促成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使學生馬上集中注意力,為后面主動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為此,科學教師應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關注、反思社會生活。特別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周圍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事件與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并及時地把它們記錄下來,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作為教學的最鮮活的素材。
參考文獻:
[1]袁維新.科學概念的建構性教學模式與策略探析[J].教育科學,2017,01.
[2]趙蒙成.建構主義教學的條件[J].高等教育研究,2012,03.
[3]張景煥.學生的學習——由建構走向創造[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