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鵬
摘要: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是每位數學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必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深化課程改革,領會課標意圖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巧妙利用多媒體增強課堂學習的效率,精選小組合作內容創設合作學習機會,注重多層練習培養學生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的摸索和探求,運用與課程內容相符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打造快樂、活潑的課堂,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小學數學高校課堂的構建,先從激發學生興趣著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應當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下冊《認識人民幣》,老師準備一些紙幣和硬幣以及簡單的商品(鉛筆、橡皮、作業本、文件夾、粉筆等等實物即可),宣布課程規則,每兩名同學一組,利用這些錢幣和商品道具,到講臺上進行一次購物交易,要求買兩種商品,商品的價格可以自定義。于是同學們分別走向講臺:"小剛,我買一支鉛筆,一支粉筆","好的,鉛筆2元5角,粉筆5分錢,一共需要交2元5角5分錢";"劉敏,我買一塊橡皮,一本數學作業本","好的,一共需要交2元5角錢,作業本1元5角,橡皮1元";"王麗,我買一本文件夾,一塊橡皮","好的,文件夾5元,橡皮1元,一共需要交6元錢"。當學生練習后,老師再將花費的錢數寫到黑板上,進行人民幣知識內容的講解,通過這樣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進行練習,響應了新課標的要求,也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更能在以后將學到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了。
二、密切聯系生活情境,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1~3年級)目標解決問題中提到:"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由此可見,在小學伊始的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明確到,緊密聯系生活進行數學問題的發現了,因此,老師要結合課本的知識內容,創造同學們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快速融入到課堂中,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主要是教學生認識數字和20以內加減法,老師應當從數字認知開始,就通過密切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1~5的認識和加減法》,老師在課堂上教大家認識數字時,可以采用常見的日常生活物品,讓孩子們認識數字。老師在課堂上拿出1個同學們都愛吃的棒棒糖,然后進行提問:"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幾個棒棒糖?",學生答:"1個";老師拿出2個棒棒糖,再提問:"現在老師手里有幾個棒棒糖?",學生答:"2個";依次類推,老師拿出5個棒棒糖,再問:"現在老師手里有幾個棒棒糖?",學生答:"5個",通過這樣一種數數的引導模式,讓大家認識1~5的數字。然后再穿插加減法的計算,當老師拿著5個棒棒糖時說道:"老師拿著5個棒棒糖,看見好朋友小紅走過來,老師分給她2個,那老師還有幾個呢?",同學們不約而同的答道"3個",老師繼續提問:"小紅只要了1個,又還給老師1個,那老師現在手中有幾個棒棒糖呢"。同學們一眼就看到了老師手中的4個棒棒糖,又齊聲答道"4個",這時老師將算式寫在黑板上:5-2=3,3+1=4,以此類推,再教大家認識其他的算式。通過這樣的情形,讓學生對數字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對1~5的加減的計算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時、分、秒》中,老師也可以創設同學們生活中所見的情境進行教學,比如在課堂上老師播放一段新聞剪輯,內容是我國"神州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和返回地面的直播片斷,在播放的畫面左下角有日期和時間。播放完剪輯后,老師讓同學們根據視頻內容說出火箭神州十一號飛船發射的時間和返回地面的時間:2016-10-17的07:30和2016-11-18的13:33,根據這樣的情境引入同學們學習到了時間知識,打造了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三、運用信息科學技術,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當今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學科的教學已經引入了信息化工具,通過使用這些信息化科技的工具,為課堂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便利。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集聲、形于一體的優點,來調動學生的聽覺、觸覺、視覺,實現全身心投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引導工作,利用課件的展示帶動學生思考問題,將復雜、難懂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直接演示,將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效率。
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老師通過影像教學總結雞兔同籠的數學規律,讓大家學會這類問題的計算。可以用幻燈片上打出來雞和小兔子的圖片,提出問題"雞兔同籠,頭5只,足18只,雞兔各幾只",通過粘貼復制的功能,將雞和兔子的圖片進行復制,讓大家數一數,一共有1只雞,4只兔子。再問"雞兔同籠,頭共10,足共30,雞兔各幾只",依然使用上面的方法,讓大家數一數,一共有5只雞,5只兔子。通過使用這樣的方法,不用老師在黑板上畫圖,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然后引導大家找出其中的規律,得出公式:(雞兔的總數×每只兔的腳數-雞兔總腳數)÷(每只兔的腳數-每只雞的腳數)=雞的只數;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四、注重多層練習,培養學生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練習,它能衡量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知識的掌握、方法與技能的獲得以及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課堂練習這一基本活動,因此課堂練習必須精心設計。小學數學的課堂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必須是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的。既要關注到各個層面的學生,又要注意練習設計本身的層次性,練習設計要有梯度,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