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榮
【摘要】根據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分析了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性,并對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途徑,進行的深入淺出地分析總結,同時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實施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綜合素質 專業技能 人文素養 成長平臺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對高等職業教育給出了明確定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
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確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建設過程中作用,他們要擔負起將知識理論成果轉化為具體實踐成果的重要角色,具有助推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優化的先鋒技能[1]。而作為實現這一成果轉化的社會工匠代表,其綜合素質要求更是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要將他們打造成做人做事心態穩定、可持續性工作能力強和完美人格,才能實現通過優質人品向專業技術品質生產的轉化過程。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問題值得研究與探討。
1.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釋義
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內涵具體包括專業技術品質、職業素質的凝練、人文素養的熏陶。具體到每一各方面來說,專業技術品質的鑄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無論是開設專業還是課程設置,都以滿足企業生產、建設、服務的需要為準則,強化實驗實訓環節以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力度,使得畢業生能夠較快地適應崗位的基本需要,以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2]。職業素質凝練主要體現是學生在一個組織單位中能夠獨立擔當,勇于負責;對于崗位職責與崗位技能操作,能夠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能夠在合理的職權范圍內,敢于創新,主動作為,富有團隊合作意識與首創精神。人文素養的熏陶是指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任與支持,在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社會里,人們需要遵守法律,需要了解社會發展歷程,尊重歷史事實,明白行業發展方向,提升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認可度,以便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大潮中,實現有品味人生。
2.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行為是由觀念與思想決定的。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實現就業后,就要在工作中能較快地適應崗位需求,必須具備專業技能扎實,理論知識夠用,工作作風踏實,敬業愛崗,具有較好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質。但是通過對幾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以往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很多學生的專業水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工作中存在適應能力差、專業水平較弱、缺少團隊合作精神等[3]。這二者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鴻溝,嚴重影響了校地融合發展的愿景,需要迅速地進行研究,找出填平這道鴻溝的基石,建立起校企合作共贏的橋梁。隨著社會需要職業技能人才規格的不斷變化與提高,作為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綜合職業素質、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理應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滿足區域內不同行業企業工作崗位對專門技能人才的需求,從而實現國家、社會與人民賦予高職院校的神圣使命與責任擔當。
3.高職院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分析
隨著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家對于綜合素質教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其內涵研究的也逐步清晰。曾經高職院校普遍側重于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與了解,忽視綜合素質教育的提高的歷史,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現在面對我國國民經濟與生活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提升高職院校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使命擔當,已是刻不容緩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完善專業教師的技術品質,打造一流的專業教學團隊
師資力量是保障高職高專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教師素質對于學生素質具有決定性作用。教師不但要具有雄厚的理論基礎,而且還應該具有專業的技能知識、大量的實踐經驗,以及其他領域的知識[1]。如何鑄就學生的專業技術品質,打造學生職業素質潛能、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情懷是高職院校中每一位教職員工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職員工應加深對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目標的理解與認識,因為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有一部分教職員工對于這一目標缺乏充分的認識,他們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僅僅關注“技能”與“專業”這兩大要素,而忽略了“素質”的要求川。俗語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一個優秀的教育教學團隊,沒有大師級的專業領域的帶頭人來領航這艘人才培養的航船,就難以將職業教育的大旗,插在世界高職高專教育的頂峰上。因此,全體教職人員要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徹底轉變,不忘初心,砥礪前進,將綜合素質培養的理念,始終貫徹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這樣才可以使高職高專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本質上的提升。首當其沖需要做得就是完善專業教師的技術品質,打造一流的專業教學團隊。
3.2 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職業素質的培養
在高職高專學生技能培養的整個過程中,要融入職業素質、勞動態度、敬業精神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專業技能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實現職業角色轉換的最重要的抓手,也是他們謀生的最原始手段,同時也是專業培養的主線與核心任務,因此需要專兼結合的優秀專任教師團隊來完成。這項艱巨的教學任務必然要求每一位專任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優秀的專業教學技能,廣博的專業認知程度和可預見專業發展趨勢的能力。
3.3 將人文素養課程與職業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實現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統一
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目標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為了能夠使這一目標更好地達成,同時滿足學生的自我職業發展的需求,學校在開設人文素養課程的同時,要結合專業發展與專業文化的變遷,讓學生建立人文素質與專業素質相融發展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由專業就業逐步轉化為其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以拓展自己的胸懷祖國的視野。同時要幫助與指導學生了解并認識目前的社會發展現狀與就業情況,使他們對本民族專業發展歷史的傳承精神得到升華,牢固樹立起產業競爭和產品創造的意識。教授人文素養的教師,也應該通過開展各種積極向上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如組織學生參觀先進企業文化建設情況、舉辦專家來進行專業發展情況演講以及組織往屆學生來校進行手拉手幫扶提高專業認知等活動,從而使學生的人文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知識不斷積累,形成人文情懷、專業文化與職業素養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陳金石.高職高專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方法的研究和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9).
[2]王火平,孫鋒等.高職高專學生素質培養與公共選修課程建設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15)
[3]李莉.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途徑探究[J].理論觀察,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