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伯雄
【摘 要】在二十一世紀以來,新媒體科學專業技術成為媒體不斷進步的關鍵動力,隨著現階段新媒體科學專業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以及逐漸完善,其中微信作為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與溝通軟件,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由于微信交流軟件本身不僅具有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與跨操作軟件系統平臺迅速發送語音短信,同時能夠發送視頻以及圖片,還能夠支持多人進行群聊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征,在具體實際日常生活中倍受在校中高等院校大學生的關注以及喜愛,微信公眾平臺更是成為了學校及二級學院宣傳的主要陣地。
【關鍵詞】新媒體;高效;微信公眾平臺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科學專業技術也隨之不斷的創新與進步,新媒體科學專業技術在社會中的實踐應用價值也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提高。在現階段來講新媒體科學技術已經替代了傳統形式的媒體,高校網絡宣傳也適應時代變化,轉型突破,實現快速的信息資源流通、全面的信息推廣、交互式的信息體驗模式。
一、高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高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現狀
各大高等院校為了能夠從實質上更好的進行管理以及服務于學生,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開始試著把微信和學生以及工作相互結合。在實際社會交往中,微信公眾平臺的具體開通狀況,從2012年8月份微信軟件上線之后,華中科技大學以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等高等院校不斷的開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截止到2016年7月,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一共就有2583所院校的學生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這個數字仍成上升趨勢。廣東省內167所高等院校,其中160所均開通了各自的微信公眾平臺,占據整體的比例超過96%,目前,未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也在申請認證及注冊。
按照國家青年報6月26日提供的全國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的具體排行榜以及6月18日—6月24日的實際榜單進行統計,針對我們國家排名在前50名的全國普通高校進行簡單的研究與分析,其結果顯示,在每一周內能夠進行推送7次的有25所高等院校其中占據了整體的50%,那么在其中能夠進行推送6次有11所高等職業院校占據了整體的22%,然而在一周之內能夠進行推送5次的高等院校有9所高等職業院校,占據整體的18%,合計占統計樣本的有百分之九十,在整體內容以及數量上,能夠在一周內進行發布十條的就有二十所高等院校,那么在12-20條的有22所高等職業院校,因而在20條以上的有9所高等職業院校。因此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進行推送頻率還是在信息資源量上,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內進行傳播與宣傳的關鍵溝通軟件[1]。
在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高等院校中,微信推送、校內信息查詢,部分高校還借助企業微信客戶端,實現媒體及辦公相互結合的高效、便捷運行模式,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在高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問題
(1)微信平臺數量激增,網絡監管難得增大。高校除官方平臺外,各二級學院、學生組織、社團,甚至班級、個人微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高校目前對各級微信平臺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容易出現不良網絡信息及網絡輿情狀況。(2)微信平臺活躍度差異大。部分微信平臺注冊開通后,未按時按量按需更新信息,有些形成“僵尸號”,占用資源,大部分微信平臺缺少高質量的推送,難以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優勢網絡平臺。(3)微信平臺推送的負面效應。此問題會集中出現在社團、個人微信平臺,一些推送及宣傳內容帶有很強的主觀意向,言語及觀點不能反映當前主流文化及價值觀,在評論區會出現網絡語言暴力等現象。
二、高等院校公眾平臺的發展建議
微信軟件在當下社會已經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軟件,其中,微信作為目前最受歡迎的社會交流軟件,不僅具有溝通性同時還具備靈活性的特征,在實踐應用上非常方便,作為現在社會公眾信息資源的傳播軟件,微信針對社會各界新聞的有效傳播起著非常廣泛的作用。總之,要針對微信新聞信息資源進行生產,第一要做的就是針對新聞信息資源素材的捕捉。在現階段新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的具體狀況下,微信資源素材的捕捉已經很容易了,可是要進行捕捉到相對比較經典的信息資源素材,首先是微信軟件的準備;其次,是要有思想方面的具體準備[2]。
從微信注冊及審核環節增加院校兩級報備,落實微信平臺責任到人,對于學生個人微信平臺,通過及時關注及引導等方式,實現有效監管。專設部門管理高校全部的微信平臺,在重要時間節點及事件重視網絡輿情。定期召開內部微信平臺后臺工作人員培訓,提供優質素材及經典案例分享,規范微信平臺運營常態化及規范化。熟悉當前網絡用語及其產生出處,防止網絡言語暴力及不適當的觀點快速傳播,微信平臺管理者或指導老師,應積極參加新媒體類型的培訓,補充該領域專業知識,帶領工作人員及學生團隊打造具有高校特色微信宣傳平臺,更好的為學生及高校管理工作服務。
微信信息資源的傳播具有非常廣泛的價值,形成和傳統媒體互為補充的宣傳態勢,高校傳統媒體強調思想及正向引導,其中進行宣傳的教育色彩相對比較豐富,依靠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途徑,可以通過新穎、生動的方式,利用當前熱點話題詞,及時推送新聞及宣傳稿,進行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傳播內容的趣味性,將新媒體及傳統媒體相互補充。那么就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也要與新媒體的優勢進行再次編輯與傳播,盡可能的多一些原創性以及有特色的趣味性微信信息資源,讓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微信平臺傳播出的新聞信息資源能夠具有更大的價值,可以通過各個不同的傳播平臺有效合理的進行推送以及傳播,使二者共同形成和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相互補充的宣傳形式。為了能夠很好的適應新媒體環境,微信平臺的運營人員還需要關注下面方面的內容:首先,在新媒體形式下通過微信進行推送的具體信息內容需要具有一定的服務性以及趣味性,提供符合用戶需求的實際內容。其次,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的實際優勢,著重關注其微信照片以及視頻等新媒體形式的實際應用[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是將來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發展形式,高等院校的宣傳工作人員要掌握好新媒體形式的傳播規律,微信軟件在當下社會已經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軟件,相關工作人員應有效掌握新的發展方案,并且掌握新的專業技術,積極主動的針對新媒體科學技術給高效傳播與宣傳工作帶來更好的挑戰,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主流方向,具體方向以及和新媒體發展的腳步,有效合理的利用新媒體的公眾平臺,才可以充分滿足高等院校宣傳工作的具體需求。
【參考文獻】
[1] 關瑞霞.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J]. 數字傳媒研究, 2017, 34(5):16-18.
[2] 鮑曉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話語方式的研究——以"廈門大學"微信公眾號為例[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3(4):61-64.
[3] 譚俊.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分析——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 理論觀察, 2017(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