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摘 要】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其法制觀念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為實現依法治國戰略,高職院校需將法治觀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然而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未重視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使得學生的法治觀念較弱,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怎樣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融入法治觀教育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新常態;高職院校;思政課;融入;法治觀教育;思考
一、在高職院校思政課中融入法治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政課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其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黨中央國務院也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給予支持。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法治觀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因而,怎樣通過思政課對學生進行法治觀教育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
雖然我國一些高校對學生進行了法治觀教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近幾年,在高職院校發生的一些大學生群體惡性事件,證明學生缺少法律知識、法治觀念淡薄。其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首先,對法治觀教育不夠重視。受到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人們對法律知識的認識不全面,因而教師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也存在一定不足;其次,法治觀教育課程較少。現階段,高職院校負責對學生進行法治觀教育的學科較少,且教師資源較少,大部分高職院校均未設置法律方面的選修課,致使高職院校的法治觀教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大學生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社會核心價值觀在社會方面對法治提出了一定要求,社會價值觀是否正確將影響國家的凝聚力及向心力。目前,“權大于法”與“信權不信法”的觀念還在影響普通人民群眾。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及實行,對我國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職院校需加強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進而使學生可以認同并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重點
實現依法治國目標的基礎就是具有法治觀念的人民群眾。我國公民的法治品質還不足以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因此高職院校需加強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早在1998年,在第一次全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就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畢業生及負責人的公民。因而,我國高職院校不僅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還需培養合格公民。公民意識的重點就是科學調整權力和責任的關系,這也是法律涉及的重要內容。因而,高職院校需加強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使其成為合格的公民。
(四)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是影響我國實現建設法治國家目標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證人民群眾認同法律,我國才可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由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不夠成熟,在此時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使學生在遇到法律問題時,可以科學的使用法律來解決這些問題,帶動其他人遵守法律法規。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其法治觀念及法律素養將影響我國社會穩定及發展。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融入法治觀教育的路徑
(一)依據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法治觀教育
我國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需加強法治觀教育。但是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教育,并未避免學生出現違法行為。我們需正確認識法律及道德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及指導作用。研究發現,很多學生都了解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法律規定,也不能逃脫法律制裁,然而這些學生還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做出了違法行為,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思想道德水平較低,僅依靠法律制裁并不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犯罪率。依據傳統觀念及社會輿論對高職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高職院校在思政課中融入法治觀教育時,需以思想道德教育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法治觀教育。在新常態背景下加強對高職學生的道德教育與法治觀教育,可有效提升我國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及道德水平,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道德水平的人才。
(二)利用實踐活動將法治觀教育融入到思政課中
高職院校在思政課中融入法治觀教育時,必然需要進行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新常態背景下,簡單的在課堂教學及校園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觀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不能滿足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需開展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將法治觀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同時,還可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為持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識,高職院校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重視法治觀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如此才可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比如:高職院校可邀請法律專家到院校中舉辦法律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識,提升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到養老院進行義務勞動,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新常態背景下,開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將法治觀教育融入思政課的有效措施,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創新教學方式及課程
目前,我國的新課程標準及教育大綱,并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觀教育的教學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可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加有針對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可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把法治觀教育融入到思政課中,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法治觀念。此外,高職院校還可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及課程的方式,展開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比如:思政課教師可依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科學編制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觀教育教材,并將其作為教材,收集在校學生的想法并及時修訂教材內容,如此才可保證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同時也可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思政教師可依據時事不斷完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同時教師還需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此不僅可以滿足思政教育的需要,還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之,為實現我國依法治國的戰略,高職院校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治觀教育,從而提升我國高職楊曉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法治意識及綜合素質,為我國社會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魏振華. 依法治國視域中高校“思政課”的法制教育研究[D]. 南京林業大學, 2016.
[2]歐海燕. 論我國大學生法治價值觀養成教育[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 29(10):54-58.
[3]張小珍. 對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存在問題的思考[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6(2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