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風榮 黃清新 黃峰揚
【摘要】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基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合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對教學相關環節進行合理安排,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信息教學能力。在“互聯網 +”背景下,怎樣開展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活動,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現階段中職院校和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诖?,本研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目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且現代化教育信息科學技術日益成熟,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中職教育課堂和課外實踐中,應善于借助現代教育科學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革,創建優質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逐步提高中職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已然成為推動中職教育教學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改革趨勢,中職教師應注重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影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因素
1.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
雖然大多數教師均有意識把計算機和相關信息手段應用到教學中,但教師并未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改造教學方面達成一致意見[1]。信息技術的使用還是停留在剛開始的階段,教師腦海中并沒有牢固樹立順應信息化社會與學生需求,課程建設模式改革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教育意識。
2.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功能進行培養與評價的要素眾多,其中包括信息化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運用、課堂教學和管理、信息化設備與技術應用等。
3.信息化硬件條件建設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源,但信息化教學設計重點應考慮的問題是各種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如何得以有效整合,逐步形成特色教育體系,讓信息化教學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人人均可受惠,其中學校擁有一定的硬件條件尤為關鍵,具體而言是信息化技術、信息化設施、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管理機制等。
4.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激勵機制
長時間以來,對于教師的考核并未涉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未制定有效、有針對性的考核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調動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也未組織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使得培訓活動難以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
二、“互聯網+ ”背景下中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
1.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
中職院校注重引導、培養和激勵教師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課程建設、課堂教學中,全面搜集相關教學信息,準確加工與整合信息,巧妙利用信息,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信息化教學四個方面的改變,同時教師應從講解者的角色轉變為教學引導者。
2.加強教師培訓
中職院校應構建一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職前與在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體系[2]。(1)培訓時間上,應將職前和在職期間的培訓相連接。崗前培訓的重點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領悟與體驗,采用見習觀摩、集中培訓、維格教學等培訓方式,以此來引導教師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掌握信息化初級技術的運用能力。在職期間,中職院校應構建信息化培訓平臺,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構建信息化教學競賽體系、信息化教學培訓體系。開展課堂訓練、在線學習、在線開放課程開發、微課制作、數字化資源開發、信息化教學競賽、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等形式多樣的活動。(2)培訓內容上,做到理論和實踐培訓相結合。不僅要培訓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而且還應培訓教師數字化資源開發能力和相關軟件運用能力,更應基于教師各個時期的需求進行遞階性、持續性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點培訓。
3.夯實網絡硬件基礎
對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而言,學校硬件環境的建設是重要途徑[3]。硬件環境主要是指網絡通信設備、計算機教師、多媒體設備相關要素構建的環境。然而,現階段一些學校的硬件環境建設資金不足,使得其硬件設備并未滿足教育部門規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中職院校應加大對硬件環境建設和軟件開發的資金投入,積極營造和優化學校信息環境。其一,在教室、辦公室等辦公場所接入無線網通信相關設施,為信息化教學環境的營造奠定基礎。其二,構建學校教育資源平臺。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網上交流平臺,對課件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師生網絡互動,強化教學質量,為廣大師生提供可利用、充足的網絡資源。對現階段多媒體、視頻信息儲存、音頻等進行優化,并與學校教育平臺進行融合,從而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效查詢與下載的服務。其三,對中職院校教學信息資源硬件環境建設內容進行豐富與完善,在重視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還應強化教師信息化教育意識,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來增強教師課件制作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信息化學習需求。
4.建立考核激勵機制
中職院校應對教師培訓機制予以重點完善,將其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列入年度培訓規劃中[4]。同時,中職院校以項目為切入點,重點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注重開發網絡課程和教學資源。同時,積極研究信息化教學改革趨勢,對課堂教學予以深化。設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科學評價標準,積極鼓勵教師信息化教學,予以一定的獎勵和經費支持,以此來激發廣大中職教師改革課程教學的主觀能動性。
三、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不斷加快,不僅要求教師重點思考如何開展教學活動,而且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已經悄然興起,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信息技術深刻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學習[5]。面對這一時代背景,我們應積極更新觀念,加強學習,積極適應社會變化,不斷創新與改革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先敏. “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239.
[2]林沛. 提高中職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以汕頭市中職學校教師為例[J]. 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6):49-50.
[3]王杰. 淺談中職教師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方法[J]. 科教導刊,2017(36):65.
[4]幸聰.“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1):241-242.
[5]王燕麗.談信息化教學大賽視角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寧夏中職院校為例[J].寧夏教育,2016(1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