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霞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尤其是對于食品安全質量的要求極為嚴格,而農產品作為食品的源頭,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本文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強化質量安全監督的措施,以期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機制的建立,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強化措施
【引言】:隨著近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文化意識以及健康安全意識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對于食品安全質量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人們越來越迫切希望能夠得到生態、健康的綠色食品。現代農業發展已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所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1、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1.1化肥農藥殘留、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過去在農產品的產量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科學的手段,因此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時,依賴于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由于過于追求農業產量的增加,因此在其使用數量上也尤其多,同時,也有部分農業種植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減少化肥農藥成本的投入,會選用一些價格便宜的非法性質的農藥化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磷,進而會造成大量的農藥殘留。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除了造成農藥殘留嚴重之外,還會破壞農產品的生物結構,并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是能大大降低農田土壤的肥力。
1.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國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大都集中于所屬的農業部門當中,在大部分的鄉鎮當中并沒有建立良好的監管體系,并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人員、資金、設備等都十分的缺乏,從而導致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大都是走過場。專業技術性人才的缺乏,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不達標;設備的缺乏,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不科學;沒有形成從田間到餐桌嚴格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
1.3生產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薄弱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滿足于填飽肚子,更加追求健康、養生,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大部分的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識薄弱,在理念上就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對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來講,更加最求其經濟利益,因此在其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進行造假,違規使用一些化學添加劑,大量的使用農藥;其次,就是消費者本身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不具備相關的質量安全辨別能力,低價買一些來源不明、質量沒保障的農產品。最后就是有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意識不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管理不到位,從而使得大量不合格的農產品流入市場。
1.4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單一
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果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相關農產品監管部門的執法手段十分單一,主要是從政府行政干預的角度開展的,如:加強懲罰力度、完善立法、強化抽檢力度等方面,其強調的是控制,并不是引導,然而這并不能夠徹底解決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問題。同時,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生產者眾多,涉及環節較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帶來質量安全問題,因此,農產品質量監管不能僅僅依靠執法部門,還需要廣大農業生產者切實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意義,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加強自我監督,進而保證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安全。
2、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2.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不斷地強化監管力度
2.1.1全面提升體系隊伍監管能力
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效開展來講,其監管隊伍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針對監管隊伍的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可以根據相關的指導意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進程,強化隊伍之間的統籌協調,確保相關的基層監管機構的建設能夠高效的完成。同時,針對監管隊伍人員,要積極的進行指導培訓,在實際的監管工作當中,進行相關崗位訓練,從而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在工作當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進行質量安全監管責任的意識和能力。另外要積極的推動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執法。明確責任分工,嚴格按規執法監測;還要積極的進行質檢機構的考核認可,確保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專業能力,執證上崗。
2.1.2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手段
針對不合格、不符合的,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農產品,實施相關的懲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卻并不能完全的代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因為這樣很可能造成部分農副產品制造企業或是銷售商出現投機行為,并且單純的懲罰措施,還會給農業監管部門帶來大量的行政干預,進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進而導致實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效率并不理想,因此農業監管部門要積極的創新監管手段。不斷地強化自身以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而不斷的加強農產品安全建設力度,進而保障食品質量。
2.2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
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的檢測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斷地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我國針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標準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因此針對這一方面,必須建立并健全科學、合理的農藥化肥殘留量檢測標準,配套相應的檢測規范,完善生產章程,依法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標準。建立一套完善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提高農產品產出和入市門檻。因此,國家、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的農產品檢測設備,一旦檢測到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不合格,一律禁止流入市場。
結語
總之,對于農產品來講,質量安全是最重要的,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因此,政府要積極的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部門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積極的進行監管思路的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檢測設備,積極培養專業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人員,組建高水平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從而及時的發現新問題并進行解決。
【參考文獻】:
[1]章力建,胡育驕.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月刊),2011,(05),011.
[2]王玉環,徐恩波.論政府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供給中的職能[J].農業經濟問題,2015(3):53-57.
[3]李靖.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若干思考[J].南方農業,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