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群喜
【摘要】: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切實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消除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和污染隱患,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本文將結合工業園規劃環評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對策進行總結、思考和分析,以提高日后規劃環評工作效率及提出合適可行的規劃調整方案、環境保護防治對策等。
【關鍵詞】:工業園;規劃環評;總結;思考
工業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發區,以及各類產業集聚區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八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因此,工業園區規劃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1規劃環評工作現狀
1.1經費不足、資料獲得困難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前期工作要求充分、及時地獲得關于規劃制訂背景、規劃執行效果、規劃目標實質以及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等多方面信息資源,涉及的部門也較多。這些資料的獲取一方面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工作,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原因,涉及規劃的背景、實質等的第一手資料是難以全面獲得;同時,對那些花費較大資金或是經過數年研究觀測才累積的資料成果,資料所有單位很難將成果無償提供,評價單位受限于經費也很難獲得這部分資料。此外,對于規劃環評必須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環境環境特征,由于該地區對該項調查研究尚未進行或已有的工作深度不夠,導致基礎資料的不完整,也可能造成評價結果的可行性欠缺。
1.2規劃環評工作介入時間滯后
對于規劃環評工作的時效性來說,規劃環評應在規劃制訂的早期就介入,并且是介入越早越好,規劃環評工作與規劃編制工作兩個過程應相互協調,基本同時進行,規劃的決策者對規劃環評工作的結論給予充分的重視和考慮,將其反應到規劃決策中來,這樣的決策才能做到從源頭上考慮到規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并盡量的減緩。但實際工作中,規劃環評工作往往介入較晚,很多時候甚至在規委會后才委托編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相對于規劃決策過程較滯后,不能較好地發揮規劃環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規劃環評結論產生影響。
1.3規劃產業定位不明確
從規劃編制規范要求,工業園區規劃往往只明確了入園的產業構成,對于規劃環評工作中關注的與環境相關的方面,規劃內容深度不足,例如現有已有工業企業以及園區內集中的居民點的安置問題、園區內集中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問題。對于規劃園區內已有的工業企業如何安置沒有明確的方案,導致工業園區規劃產業定位不明確,園區內產業而部分老工業的發展根基較深,在搬遷和重新規劃方面存在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對規劃環評結論產生影響。
2相關對策
2.1保證環評經費、加強溝通協商
保證規劃環評的工作經費,滿足對規劃區評價范圍內的現狀調查的深度和廣度,嚴格按照規劃環評技術導則的要求,對評價區環境質量現狀做充分的調查,弄清區域內存在的環境問題,分析清楚其產生的原因,并對涉及的生態敏感點做細致調查,一些重要的特殊物種、特別的自然或人文景觀要確保不被遺漏,從而明確各個環境保護目標,為整個規劃環評的下一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并完善規劃環評單位與規劃編制機關及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商、深入了解規劃背景、發展意愿、解決實際問題的機制,以便能更好的做好前期資料收集工作。
2.2高度重視、多部門協調
規劃環評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各級各部門應該提高對園區規劃環評重要性的認識,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管理,明確職責職能,必要時加大處罰力度,做到環評工作早期介入,避免園區規劃環評走過場、形式化。同時,通過多部門溝通、會商和討論,認真細致地分析各規劃間、園區相應項目間的關系,制定更加科學的工業園區規劃。形成園區主管部門和規劃、國土、環保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做好規劃環評工作的局面。
2.3實行跟蹤評價
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每隔五年左右進行一次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在規劃修編時應重新編制規劃環評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跟蹤評價,了解工業園規劃、規劃環評報告與環評批復要求的執行情況,掌握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排查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明確緩解及解決問題的措施方案,通過調整、改進、完善規劃,使工業園實施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實現“雙贏”的目標。
3實例分析
某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為26.22km?,園區的功能定位以工業集聚區為重要組成部分,以港口物流為支撐,以再生金屬制品、橡膠塑料等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醫藥制造為主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3.1園區開發現狀分析
園區范圍內產業現狀涉及已建43家工業企業,涉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金屬冶煉及加工、建材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8個行業類別,現狀部分企業產業與規劃不相符;同時,園區內現已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主管網等已經建成,但是園區內現有兩個污水處理廠即將滿負荷運行,而納污河流環境容量已無環境容量。
3.2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針對存在的主要水環境影響,主要是通過排查雨污水管網建設情況,采取雨、污分流制,確保雨水全部排入雨水管網,同時,加快協調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擴容及污水管網的完善建設進程,使現有兩個污水處理廠騰出容量接納園區實施后產生的廢水。
3.3規劃方案調整建議
根據工業園規劃的規劃目標及其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與相關規劃和功能區劃的協調一致性分析、規劃實施過程中和實施后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預測、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分析以及規劃方案的環境適宜性及合理性分析,從保護區域環境目標、提高規劃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出發,對園區發展目標、發展規模、總體布局和產業定位及各項規劃方案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從規劃編制規范要求,工業園區規劃只明確了入園的產業構成,對于規劃環評工作中關注的與環境相關的方面、現有已有工業企業的安置問題等規劃內容尚不明確,因此,規劃方案調整建議:優化規劃范圍和功能布局以及補充園區內現有企業升級改造或搬遷方案。
綜合結論
本規劃基本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園區開發建設將不可避免地對區域環境及敏感點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經過采取相應的環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后可以得到緩解或消除,其影響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切實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消除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和污染隱患,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促進工業園區規劃進一步優化有著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賈黎,任勇.“一園多組團型”工業園區的規劃環評思路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41(3):37-40.
[2]王鈞鈞.新時期現有工業園區規劃環評編制思考[J].低碳地產,2016,2(17):287.
[3]陳儀,姜文斐,徐琳等.工業園區規劃環評中生態敏感區的影響分析及環保措施[J].中國科技投資,2016,(20):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