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蘋
【摘要】南通風箏,俗稱“鷂子”,以其優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藝和獨特的音響效果而聞名于世,因而為人們所喜聞樂見。以南通風箏文化為背景創設園本區域游戲特色,以南通哨口風箏文化為線索,開發多種區域游戲內容,通過游戲活動建構南通風箏與幼兒的鏈接,并通過南通風箏制作,以多種引導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風箏特色區域活動。
【關鍵詞】南通風箏;特色;區域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總則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苯庾x理論依據,使我們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社區的各種物質和文化資源是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活教材,特色文化資源的開放和利用有利于拓展幼兒園活動,豐富孩子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社會性情感。
一、以南通風箏文化為背景,創設特色主題游戲
陳鶴琴指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實際生活與經驗里挑選出來,并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的著名觀點,以此對孩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得天獨厚的區域文化氛圍中,幼兒對本土風箏文化特色感同身受,對于孩子的藝術審美、社會交往、創造力的發展以及情感體會都有著深遠的教育價值。
我園通過南通風箏這一視角,將區域文化與幼兒園園本特色相融合,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帶進幼兒園,讓幼兒接近社會,融入社會,積極地參與到區域游戲活動中來。因此我們在本土文化的渲染下創設了“美麗的風箏”的主題游戲活動,將我們的南通本土文化特色搬進幼兒園,通過幼兒自主游戲活動,滲透風箏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內涵與個性、社會價值與人文情感,讓幼兒對本土資源與本土文化有嶄新的體驗與認知。幼兒園主題游戲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游戲活動,它將游戲目標滲透于各個種類的游戲活動(區域)中,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中,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材料,自主操作、實踐,從而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發展。南通是著名的風箏之鄉,此次活動將“南通風箏特色文化”課題與區域游戲相整合,努力將南通風箏文化特色融入主題游戲中,建構獨特的主題游戲活動。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風箏游戲,激發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游戲
新《綱要》指出:“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因此,教師應大力支持幼兒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雙手等各種感官充分感受、體驗和探究。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教師首先在活動環境的創設、活動材料的提供等方面為幼兒的游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對話、眼神、表情、動作等方式,給幼兒一定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推進活動的發展。如在音樂游戲“七星連”和體育游戲“搶七星”中,我們為幼兒精心設計了七星連風箏和七星連風箏的圖形,幼兒在仔細傾聽講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認真地觀察風箏,逐漸掌握了七星連風箏的構造。從一開始不知如何下手到后來玩起來愛不釋手,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了風箏的無窮魅力。
三、豐富風箏游戲的材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材料是幼兒區域活動中的操作工具、游戲道具、探索學具、娛樂玩具。當幼兒對活動的材料感興趣時,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經驗能力、興趣需要提供相適應的材料,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可操作性的特點。前期,我們可以發揮老師、家長、幼兒的共同力量收集大量的材料,大到竹簽、紙箱、掛歷紙等,小到廢舊圖畫書、紙盒等,還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布、報紙等。為了更好地結合課題內容,筆者在美工區“制作簡易六角風箏”投放了風箏制作步驟圖、白紙、畫筆、剪刀和各種各樣材質的竹篾竹簽等。開始我們提供的是簡單的半成品,等幼兒逐漸熟悉了制作過程后,我們就放手讓幼兒自己來試一試,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是設計圖案還是剪貼創意風箏作品。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他們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四、教師適時指導,讓幼兒融入風箏游戲中
陶行知先生主張要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主題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自由活動、自由游戲,具有多樣化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在主題游戲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興趣愛好等都會集中反映出來,只有通過活動,幼兒的各種能力才會得到提高,老師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我們應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讓幼兒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角色游戲開始時,我們常常會看到扮演顧客的幼兒手拿著“錢”東跑西竄,有的幼兒呆呆地坐在桌子后面“堅守崗位”感到沒有意思,而我們教師則不停的叮囑“風箏一條街有什么新產品?客人來了怎么給客人介紹你們的產品?想辦法把你的產品賣給他?!薄處熀芾?,幼兒看上去似乎很高興,實際上沒有任何權力,只有教師提出請幼兒先做什么,他們才會去實施,長此以往,幼兒的主動性得不到提高。后來我們改善指導的技巧,在注重指導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間。在恰當的時候提供給幼兒適時的幫助,讓幼兒自主去融入游戲,學會游戲分工,進行游戲交往。注重團隊合作,根據孩子的能力不同分組,堅持以強帶弱的原則,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鍛煉的機會。
在建構具有南通風箏文化的主題游戲活動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要學的東西還很多,“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備一桶水”。我們還需要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了解孩子的童心,尊重孩子的需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