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要】傳統的小學數學口算訓練模式,大多沿用照本宣科式授課進行啟迪,學生的反應全憑自己的天性與基礎累積,這導致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口算能力參差不齊,一些口算較慢或出錯率較高的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打擊了數學的求知熱情,對于后期知識的深化開展十分不利。隨著新課改的順利推行,小學數學沿用新型科技手段與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原本枯燥的數學字符演變為靈動的數學知識體系,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基礎記憶,在進行口算訓練時自然而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中利用微型移動,可從不同的層面對癥下藥地幫助學生突破口算障礙,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微型移動;學習視角;小學數學;口算訓練系統
微型移動學習模式,顧名思義,即是以微小的移動終端科技,與小學數學的口算內容進行系統的整合,有機化發揮出微型移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同時讓小學數學的口算能夠在線傳輸教學任務與在線評測,還需教師緊跟時代潮流,掌握微型移動的利用方式,與小學數學原有的口算教學優勢結合起來,同步化提高小學數學口算的教學效果,徹底打破了傳統單調、單一的口算紙筆演練,開啟了小學數學教育的新篇章,是現代化教學變革必須施行的一步。
一、溫故知新
微型移動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口算訓練系統形成,需要教師在觀念上明確微型移動學習的教學地位,其輔助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紙質教學,在體統的構造與利用過程中,依然要結合以往的教學手段進行適當的調配,微型移動的優勢在于可隨機布置任務,無須等待時機,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分配進行合理的操作。在布置任務的同時[1],以熟知的數學口算內容進行前期鞏固,為學生提供知識串聯的契機,也為小學生口算以及數學的聯想舉一反三能力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例如在口算綜合加減法運算時,可先利用微型移動拋出關于加法、減法的鏈接,讓學生在回顧前期知識、溫故而知新的基礎上進行更為復雜的口算運作,以點帶面促進思維的延伸。另外,微型移動畢竟是近年來新興的教育手段,還需教師不斷根據學生的真實反饋調整教學測錄,需結合線下口算進行測評,教師不宜顧此失彼,沉浸在微型移動的寓教于樂中,忘記微型移動系統引進的初衷。要以口算的重點難點進行考察,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并同時檢驗微型移動的妙用是否達到預期功效。例如學生前期的易錯點集中在8.8/0.8等問題上,就可以再次設計7.7/0.7檢驗學生的口算結果,設計定時賽,以競賽的口算成績與未進行微型移動口算教學之前的錯題比率進行分析對比,直觀找到微型移動訓練中應填充的漏洞。
二、因材施教
在口算訓練中不難發現,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口算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點也各有千秋,過于集中化的授課難以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因此教師可利用微型移動開展層次授課,分門別類地記錄學生的錯誤日記,并究其根本找出錯誤成因,仿效“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進行口算輔導。例如在口算2.1/3*2.1/3的問題時,有10名同學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錯誤,教師便可針對此類問題強調“同級運算交換率”的知識點,順勢將其他的簡便算法打包成一個鏈接進行整合,避免錯誤重現。另外,千篇一律的教學任務使得口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任務不夠重視,長時間停滯在自身的水平層面得不到提高,而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打擊了學生的求知信心,對此,教育的公平性并非一致地安排口算訓練內容,應顧及學生的差異,設計出有梯度性的口算練習題,利用微型移動系統的篩選功能,將學生安置在不同的小組,在選題后勾選對應的成員,使學生接收到不同的任務,例如口算小數的問題可依次給A層發送1.5*0.1,B層為3.9*0.05,C層為4.08*0.08,由淺入深因材施教,使得學生基于自身水平上得到循序進步。
三、激發熱情
學生主體在現代化教學中被屢次提起,口算更是需要學生發揮出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施展數學潛在的智慧,在激情盎然的情況下,面對乏味的字符排布依然能夠脫離教師的教育。教師可抓住微型移動口算訓練的契機,幫助學生掃清口算的障礙,披荊斬棘不懈前行,例如口算的過程中學生的出錯率是影響學生主動性的重要因素,教師可定期針對口算的錯誤點進行梳理,讓學生進行二次重做并打分[2],設置表揚與系統評分機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或者教師可利用學生好奇心、競爭心理較強的心態,創設口算闖關游戲,學生在游戲中絲毫感受不到數學的枯燥,反而將數學當作娛樂消遣的活動,在問題的逐個擊破中,學生的自信心被激發,飽含下一關卡探索的熱情推進口算進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微型移動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口算訓練系統,是小學數學口算教學變革之路上重要的推進載體,還需教師不斷反思教學方案,發揮出微型移動教學的多方功效,為國家儲備復合型素質人才做好前期準備。
【參考文獻】
[1]劉剛.移動學習的“微”變及其應對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14(2):34-40.
[2]徐鵬.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J].遠程教育雜志,2013(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