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江
【摘要】對小學生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增強其動手操作能力,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多應用、多思考以及多操作的習慣,進而實現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目的。所以,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需結合學科特點,來對學生動手能力予以有效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就以《雪花飄飄》這一課為例,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際,談談對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動手能力; 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教師需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科特點予以全面分析,將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其養成具有實踐精神與探究學習的習慣。
一、營造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屬于一門綜合實踐的活動性課程,培養學生實踐精神與動手能力是主要目標[1]。好奇心強是小學生所具備的主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構建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當中的動手興趣,以此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并且,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認識到小學生在自控方面的能力較弱,需要通過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雪花飄飄》這一課時,為了能夠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筆者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柳絮般的雪花,晶瑩潔白,輕盈地,像跳著芭蕾舞般的小精靈飄臨大地。你們愛這純潔無瑕的小雪花嗎?”以此來激發他們對大自然冬的憧憬與喜愛之情,進而構建出積極的教學與學習氛圍。《雪花飄飄》一課活動的主題是制作有“影片剪輯”的Flash動畫“雪花飄飄”。由于動畫中有“影片剪輯”元件,所以制作起來比較復雜。因此,筆者通過演示教學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旋轉”角度、“拷貝并應用變形”按鈕等選項的使用方法。即,引導學生新建文件并導入位圖,并對“雪景”位圖大小進行調整,將該圖層命名為“雪景”,執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在打開的“創建新元件”對話框中,設置元件為“圖形”,名稱為“雪花”,單擊“確定”按鈕。之后在元件編輯工作環境中,設置舞臺的背景色為藍色,選擇工具箱中的“刷子”工具,設置“填充色”為白色。在舞臺中畫一個雪花瓣,選中所畫圖形,按住變形中心點向下拖動,將變形中心點下移。
執行“窗口”→“變形”命令,彈出“變形”面板后,在“旋轉”右側的文本框中輸入“45度”,然后多次單擊右下角的“拷貝并應用變形”按鈕,直到組成雪花。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進而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轉變傳統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興趣為著手點,然后再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實際操作中來。
二、提出動手任務,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的過程中,動手操作的意愿通常較強,但大多是沒有目的的玩電腦,部分學生甚至在教師講課時偷偷玩電腦中的小游戲[2]。這樣學生不認真聽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就無法學習到知識。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在每節課前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予以明確,學生在知道教學內容后,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度,就會認真地聽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向學生提一些動手任務,以此來讓學生對某個項目予以操作時不會出現漫無目的的情況。并且,學生在有了動手操作目標之后,能夠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予以鞏固,不會感到厭煩。這樣學生就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其次,任務的設立還能夠促使學生不斷地去練習,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雪花飄飄》這一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元件編輯工作環境中,設置舞臺的背景色為藍色是表示什么?”學生回答道:“藍色是表示藍天。”我再問:“如果背景色設置為黑色,那豈不是黑夜了嗎?夜晚的繁星一閃一閃的多么迷人,你能夠說一說星星閃爍與雪花飄飄的區別之處在哪嗎?”此時,課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有學生說星星閃爍一下就消失,接著又閃爍,這樣周而復始。為了能對學生予以啟發,我提出:“在時間軸上你能夠完成這樣的描述嗎?”學生馬上說道:“只要在第一幀和末尾幀的透明度Alpha數值設為100%,中間幀之間創建運動漸變動畫,這樣就會實現一閃一閃的神奇特效了。”我在聽到學生的回答后極其的欣慰,并及時認同與贊揚了學生的觀點。為了趁熱打鐵,我抓住這一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的操作。這樣學生們帶著自己的想法投入到實際操作中去,除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
三、開展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小學生探索、探究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使得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需要面對新的挑戰[3]。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重視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互動,即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創造相對獨立的思考平臺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惑與觀點,進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欲望,讓學生不會將學習當成負擔。
同時,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各小組成員予以科學的編排,確保各小組整體水平較為接近,并通過小組競爭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
例如,在教學《雪花飄飄》之前,筆者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在聽過講解之后,在每個小組當中選出一名組長,讓組長組織成員開展實際操作,并對各個成員的分工予以明確,確定每位成員的具體任務。同時,各個小組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需避免過多的干預,讓學生自由發揮,但要結合小學生的情況提醒分工時要詳細具體。對于小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由小學生自行決定。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得到了提升。信息技術屬于一門具有極強操作性的學科,能夠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予以有效的培養。因此,教師需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重視對其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以便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瀟元.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培養動手能力的實踐[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1):19.
[2]施星星.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J]. 思維與智慧, 2016(20).
[3]張玲. 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動手操作關鍵能力的提升[J]. 新課程導學, 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