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英
【摘 要】小學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以及知識啟蒙都會得到發展,教師在其中則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職責,對小學生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自身的經驗和能力,運用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可以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本文研究的就是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有效性
前言
小學數學中的教學內容多數是概念與公式一類的內容,這些教學內容本身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的,而教師在教學中則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科學的提問是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找到答案的過程也是培養數學思維的過程。
一、小學數學課堂上提問的作用
(一)加強互動
課堂互動是新課改實行以來教師一直在追求的。新課改的文件中也明確要求,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小學數學課堂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素質教育的理念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的積累只是一方面,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合理提問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學生知識掌握
小學數學雖然知識難度并不大。但小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小學數學依舊是枯燥且難度較大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讓學生在回答和思考的過程中對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提問主要是為了避免直接灌輸所造成的枯燥感,學生在灌輸式的教學下,學到的只是抽象的內容,對知識并沒有足夠的理解,也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開拓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打開,提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提問是有目的性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接收著教材上的內容,這遠比直接閱讀教材要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在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形成數學思維,這種思維是對數學規律的理解,遠比知識本身要更加實用。
二、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問題過于泛濫
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在不斷更新,一些教師只是知道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是有好處的,但提問真正的價值卻沒有理解。所以很多教師提問的數量很多,但對學生來說并沒有任何幫助。很多時候只是機械式的提問,學生簡單的進行回答,甚至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這種問題完全是無用功,只是占用了課堂的時間,教師沒有深入到教學的難點中,學生也沒有對知識加深理解,提問成為了一種形式。
(二)提問沒有目的性
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還是過于隨意,并沒有認識到提問應該發揮的作用。這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說,提問僅僅是一種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檢查,并沒有其他目的。而知識講解還是以灌輸式為主。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很多教師開始增加提問的數量和形式,但實際上忽視了問題本身的價值,并沒有經過精心設計,學生依舊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也無法抓住知識重點和難點,教師不斷引導才能保持課堂的節奏。
(三)問題難度不合理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不同,教師的提問也應該考慮到學生本身的特點,這樣才能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作用。實際上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提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選擇的提問對象也是隨機的,這就導致很多問題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很多問題又過于簡單,這類問題雖然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卻不會對學生的思維起到鍛煉作用。因此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個人能力,設計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難度。
三、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建議
(一)提問有啟發性
教師提問應該選擇在知識的難點、思維的轉折點、規律的探求點、關鍵點這些位置上,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例如在“圓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手工操作,將一個“圓”剪開并拼接成“長方形”。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開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就是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也是數學知識的一種規律。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完成操作,并引發對知識的思考,理解新的知識。學生在操作和回答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是數學思維。
(二)提問通俗易懂
小學數學的語言并不是書面用語,也不是平時接觸到的口頭用語,比較抽象。要想讓學生對小學數學更容易理解,就需要教師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提升學習信心。在小學數學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小月份規律的教學,用一句“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的順口溜讓學生可以記憶一生。
(三)提問有針對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進行備課,每一個提問都應該是精心設計的,不同的問題設置不同的難度,為不同的學生準備。這就是針對性提問,教師設計的問題是根據學生的思維規律以及理解能力決定的。問題的難度應該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一定的邏輯性,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數學思維。
結論
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提問,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獨立思考,但提問本身就是一門學問,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讓提問更加有效,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并豐富提問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67-68
[2]袁洪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97
[3]鄭碧珂.魅力提問 快樂教學——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