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當中。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而實踐中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困惑感到束手無策,以至于區域活動流于形式,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怎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區角活動呢?這是我們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區角活動; 有效指導; 全面發展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為貫徹《綱要》精神,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努力給幼兒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的學習,富有個性的發展。
如何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角活動呢?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教研活動為載體創建學習共同體
在開展區角活動前,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有關區角、游戲方面的理論學習,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理論與實踐沒有做到真正的結合,對如何指導區角活動,老師該怎么參與游戲等諸多問題,都成了實踐中老師面臨的困惑。為此,我們以年級組教研活動為載體,教研時教師要對本班級近階段的區角、游戲活動中的經驗、不足及下一步區角、游戲活動重點和措施,逐一進行總結和分析,并把區角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困惑作為年級組教研的重點進行研討。通過組員之間的理論學習、活動觀察、活動反思、互評,經驗交流等方式,形成一個問題分析、相互交流、資源共享的學習共同體,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們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二、教師給幼兒創設科學、合理、有趣的活動區
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到幼兒的需要,還要考慮到地域性及幼兒園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要讓活動區具有本班特色,兼顧有藝術性、教育性、發展性、多樣性。作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環境,要讓幼兒自主的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活動區內。在活動中,教師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角活動,并且逐步把集體活動的內容融入到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和伙伴之間一同探索、一同學習,從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有目的的觀察活動區中幼兒活動的情況,發現幼兒究竟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引導幼兒主動的參與區角活動,喜歡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三、科學提供各區角活動的材料
投放活動材料時我們把握三個原則,以滿足幼兒不同層次發展的需求。1、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投放的操作材料必須能夠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有利于引發幼兒與周圍環境積極的產生互動,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動腦思考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是兒童是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動。尤其是在大班投放的操作材料,我們要求充分利用廢舊的半成品為主;2、投放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發展和區角活動階段目標隨時更換,以促進幼兒在原有游戲水平進一步發展。3、投放的活動材料要衛生、環保、多變、結實耐用,對于破損和污染的材料進行及時的更新,以保證幼兒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中進行游戲。
四、深入實踐研究,提高區角活動的效率
為了提高區角活動的效率,我們不斷深入實踐研究。
(一)區角目標明確,扎實推進活動開展
區角目標是區角活動預期要達到的效果,是材料投放,啟發引導,評價補救的依據,為了保證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獲得預期的發展,必須設立明確而切實的區角目標,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制訂區角活動學期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修訂完善。為了確保活動目標的達成,我們根據活動內容設計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觀察記錄表,方便教師及時記錄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其次游戲教案要詳寫,寫出每次活動的材料準備,指導要點,使每次活動有計劃,有準備。通過這些活動,提高了教師開展區角活動的計劃性,針對性,避免盲目性,沖動性,從而使區角的創設更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
(二)區角的組織與指導
我們從以下兩點入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制訂規則。首先,活動前明確活動規則。有些活動規則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前就必須要遵守的。這類規則一般在活動前就必須提出來,如玩沙是幼兒最喜愛的區域之一。如果活動前沒有明確規則,那么有可能孩子到處揚沙,雖然孩子盡興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傷了。這些要求活動前就需要說明:不準對著別人揚沙,更不準把沙子揚到區域外面去。其次,活動中逐步形成規則。有時幼兒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急于告訴幼兒該怎么做,而是讓幼兒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如:在活動中爭搶玩具、爭搶角色這類情況時讓幼兒自己去討論,如果沒有結果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
2.活動中教師的參與指導。活動中,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適時、適當的引導、啟發、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活動,有更多機會地表現自己、總結自己,促進幼兒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斷地來回在各個區域間觀察和參與游戲,要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爭對出現的問題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怎么樣才能在最好的時機進行來引導幼兒呢?例如,在教師創設了主題性區角《我們都是好朋友》中,教師提供了各種有關聯的圖片(小朋友和好伙伴、鳥和大樹、手套和手、雨傘和雨鞋、茶壺和茶杯、襪子和鞋子等)的圖片。
五、總結評價
活動評價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評價的結果往往影響到下一次活動的質量。所以,評價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本學期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幼兒評價
評價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為幼兒搭建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表達的平臺。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評價,就能發揮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之間的互動。在小班年齡段,對于活動的評價形式主要以師生互動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評價活動可逐步增加幼兒的參與機會,增強幼兒評價中的生生活動。
(二)教師評價
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抓住活動中的亮點加以鼓勵、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提出不足,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自己的意見加以總結,教師的評價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