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摘 要]在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在《意見》中強調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并指出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發展和學業質量標準”。因此,小學科學應結合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小學科學育人目標。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重要手段,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師生交流方式,對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基于核心素養,通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提問質量,增強學生的科學認知,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科學;核心素養;實踐對策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學科與核心素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結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介紹兩種較為實用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小學科學作為小學階段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承擔著貫徹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職責,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主陣地,在教學中以趣促學,激活思維滲透核心素養,通過實驗教學培養核心素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目標
1.探究熱情
探究熱情是小學生對未知世界及現象的好奇、向往及在求知過程表現出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科學的內在動力。在培養小學生的探究熱情中,教師應兼顧科學知識、社會現實、兒童發展三者的需求,將科學本質、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等學習內容鑲嵌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科學主題中,創設愉快的主題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累生活經驗,以增強課程的意義性和趣味性。
2.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是文化基礎的組成部分,是小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石。小學科學課程應從小學生身邊的現象出發,把科學知識分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等四個領域,選擇與小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在教師引導下展開主動學習,并為未來學習作好鋪墊。
3.認知能力
百度百科認為:認知能力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筆者認為:小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比較能力、歸納推理能力是認知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即人們常說的智商(IQ)。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重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二、 創新實踐的對策
1.引領學生設計實驗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實驗設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有結構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也可以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這樣能充分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能結合生活的體驗,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實驗方案,是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要契機。例如《運動與摩擦力》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毛巾、木板、鉤碼、小車等來設計“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實驗方案,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在冰面的滑冰活動,和在操場上行走的活動進行對比,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設計用毛巾做粗糙面、木板做光滑面的實驗,生活中的體驗引發了學生良好的設計方法。在設計“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實驗中,學生在第一個實驗中激活了思維,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于是設計了用鉤碼或身邊的物品改變重量的實驗方法,這樣學生會感受到多種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解決問題,同時學生為自己的新想法感到喜悅,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科學素養。
2.通過科學實驗探究提問,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探究活動是小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究科學問題的直接平臺。在小學實驗探究中,小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操作探究步驟、記錄實驗探究數據和總結實驗探究結果,經歷每一步科學實驗探究過程。因此,小學科學實驗探究能夠完善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探究性,體現學生主體性教育宗旨。小學科學實驗探究并不意味著完全以學生為主,教師完全放手,還需要教師通過科學實驗探究的提問,引導學生經歷每一環節,為學生指明科學實踐方向,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如,關于水沸騰現象的實驗觀察和探究,教師讓學生搜集關于水沸騰現象的變化,為學生提供酒精燈、火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等材料,然后操作水加熱的實驗,要求學生記錄水量、水溫等初始數據,每隔3分鐘記錄數據資料,直到加溫100°后停止,持續觀察和記錄水沸騰變化現象。結合學生對水沸騰現象的實驗探究,教師提出問題:“溫度的變化趨勢和大家實驗前的推測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觀察學生的反應,可以知道學生是不是真的通過對水沸騰加熱實驗進行觀察、思考、收集數據資料的科學能力。
3.開展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綜合性學習
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和通融性。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理解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綜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方法。基于此,筆者基于小學科學學習內容,開展了跨學科的科學綜合性學習。主要有四條途徑:一是以科學教材單元為載體,實現與語文、數學、美術、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橫向綜合;二是基于科學教材的前后延伸,綜合鏈接,把多種認知方式進行整合,借此打通課內外聯系,探索科學課程教學的綜合化實施;三是以科技型“校本課程”為補充,通過校內科技節,“課輔課程”,促進科學課程綜合化;四是組織小學生參加市區各項科技競賽活動,提升科學素養。
總之,核心素養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提問作為課堂教學重要環節,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從核心素養角度思考,提出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通過科學實驗探究提問,補充隱含價值觀的提問的提問策略,增強學生的科學認識,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從科學認知、能力和思維三方面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梁玉紅. 例談小學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溶解的快慢”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02):38-40.
[2] 張超.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6):14-15.
[3] 褚夫梅.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