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琴
[摘 要]預習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就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自主意識和能力上已經完全能夠適應獨立預習活動,并且學生自主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其聽課效率也會顯著提升,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培養過程中,依然需要教師不斷發揮自身的教學指導作用,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預習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運用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預習習慣養成應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這對于學生當前的學科學習和學生今后的學習都是具有很大意義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就成為當前眾多教學工作者正在積極思考的教學問題,本文僅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進行如下教學研究。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的預習習慣養成是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預習習慣養成。教師要進行預習聽課和不預習聽課的對比,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不預習講課的思維處于被動的狀態,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走,若是稍有走神,就跟不上教學的的進度;而預習聽講則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法,學生已經對文章的框架有了把握,就能夠預測教師的教學內容,在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全神貫注的聽講,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例如在進行《草原》學習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會感受到文中的語言優美,比喻恰當,這樣教師提問文章中有哪些應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學生就能夠迅速的反應起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要注重對文章進行自讀自悟,首先的任務就是找到文章中的生字生詞,查找字典或者是其他的工具書解決這些問題,能夠順利的完成課文的閱讀。學生還要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尋的習慣,能夠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課文的解讀。
二、分層設置預習要求
由于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和基礎上上具有的差異性,教師在進行預習任務布置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實施分層布置預習任務的策略。例如,在預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對班級中能力弱一些的學生,讓他們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對文中作者、相關人物、時代背景有所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詞及其相關的基礎性知識,如給文章劃分段落,畫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提出自己不太懂的問題等。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提出相對高一點的要求,如給每段加小標題,劃出重點句子并分析,賞析美詞佳句等。在課堂的展示環節中,也可以分層展示,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展示的舞臺。積累更多魯迅先生的名言,查閱一些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的文章等,可使這些學生對文章理解更深入。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當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就夠到眼前的蘋果,那成功離他還會遠嗎?
三、傳授學生語文預習的具體方法
(一)閱讀法
語文復習的重要內容就是文章閱讀,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對閱讀法的傳授。閱讀法分為幾個層次,首先就是初讀法。初讀法就是學生首次閱讀文章,需要流利讀出文詞句,并且理解文章的大致含義。其次是默讀法,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對文章進行一定的標注,發現文章中難以理解的詞句或者是段落,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落花生》的時候,學生在默讀的時候就要找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閱讀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速讀法也是常見的方法。在迅速的閱讀中,整體上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能力培養握知識的行文結構,從而明白文章的精神內涵。
(二)查找法
學生在預習的時候,首先就要了解課文的背景,通過課文閱讀或者是其他資料的查找,了解作者的基礎情況,例如,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寫的這篇課文,作者的生平事跡是什么,作者在當時的社會中處于什么樣的社會地位等。學生掌握了作者的背景,才能夠對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把握。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通過文字的查找解決生字生詞的問題,通過查字典或者是其他方式,保證順利的閱讀整篇課文。在預習時進行良好的查找,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文字的積累。
(三)劃線法
劃線法預習中,學生要對文章中難以理解的詞匯進行標注,生字生詞、好詞佳句、多音字、有疑惑的問題、重要內容、文章段落等劃出來,這樣能夠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學生不必要劃的太多,只需要進行良好的記憶和理解就可以了。對于不同的內容要有不同的理解方法,可以是圓圈或者是橫線,能夠養成一邊劃線一邊閱讀的良好習慣。例如,在進行《普羅米修斯》學習的時候,要求學生:畫出文章中普羅米修斯“被鎖”和“被啄”中觸動你的句子,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博愛。
(四)思考法
思考法是預習中最重要的環節,這也是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的關鍵時期。在思考的時候,學生要明確不管是什么樣的課文,都包括了以下知識: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是怎樣進行情節的展開的;課文為什么要描述這樣的事件;課文想要表達什么樣的精神?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要仔細的思考這樣的問題,從而明確文章的深層次含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預習能力培養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預習,記錄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學習障礙,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筆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希望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童莉,吳素靜.小學語文高年級自主預習能力培養“三部曲”[J].新課程,2016,11(01):254-255.
[2]奚春美.小學語文高年級自主預習能力培養[J].新課程,2015,22(03):104-105.
[3]嚴芳.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能力培養[J].新教學,2017,21(06):97-98.
[4]賀建英.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6,24(0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