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平
[摘 要]學習活動,興趣為先,小學生還不具備自主學習意識,興趣是他們參與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努力激發學生這個主體的學習興趣,才能最終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個重要核心任務,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游戲化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有助于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主動學習。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的方法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學好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可以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更對綜合素質的培養有重要影響。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越來越多地向素質教學轉變,但由于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相對忽視興趣培養,造成語文課堂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開發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一、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現狀分析
許多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作為語言學習的語文課會如此的死氣沉沉,學生為什么如此不配合?其重要因素,還是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小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常常表現為:一是只有教師說話的“絕對安靜”式課堂,二是“異常熱鬧”式課堂,這兩種現象都是學生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沒有融入課堂時的表現。
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教學對學生興趣培養產生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一方面,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過多使用“被動式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并機械地做記錄,沒有思考過程;另一方面,教師由于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內容單一、枯燥,學生由于無法進入學習狀態,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 。
二、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的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授學生時,通過引入、營造與教學內容相似的情景,以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課文,以此對課本有了深入了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景設置,需要教師對情景進行創設,教師通常采用以下幾個方法進行情景的設置:一是聯系生活法,以實現在實踐中實現語言應用;二是實物演示情景法,用實物幫助學生機內情景;三是采用語言描述情境法,讓學生在描述文章的過程中把握學習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對《風箏》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風箏,讓學生對風箏的外形結構進行全方位觀察,這樣就對風箏的外觀有個較為清晰和全面的認知,然后教師接著引如教學,向學生提問“課文中都有哪些是描寫心情的句子?作者對于放這件事情有著什么樣的內心體驗呢?”所以借助實物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再比如在教學《慈母情深》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母親都是怎么關愛自己的,這樣更能深刻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2.多媒體教學法
相關研究表明:試聽并用時,人對事物的記憶效率遠遠大于單純使用一種手段進行記憶的效率。不僅如此,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使小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學生的學習主動可被大大提高。此外,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課外輔導方面也具有獨特優勢,有助于學生智力發展。例如在《趙州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知道了趙州橋的建筑特點和牢固、美觀的特征,從而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了了解。但僅僅通過課文,學生對趙州橋的印象必然只是浮于表面,為增強學生對趙州橋立體、全方位的認識,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圖像與其他影像資料,了解趙州橋的結構,并觀看其他大橋的修建情況,在對橋梁有了較為專業知識的同時,對趙州橋以此種建筑形式進行建造有了深入認識。這種形象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枯燥講課的方法,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3.游戲化教學法
小學生年齡偏小,好玩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開展適當的游戲,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首先,在課堂導入時可以適當引入游戲。在教學開始前,學生普遍沉浸在課間活動的氛圍中,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師在講課前可以安排適當的游戲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將精力放到課堂,逐漸進入學習狀態,確保教學效果;其次,在講課過程中巧妙地引入游戲,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了,課堂也變得輕松活躍了。例如對于課文《小伙伴》,文章中包含了很多的人物角色,學生們可能看起來很亂,對于這些不常見的名字也很陌生,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編演這一課文的課本劇,這樣學生們自由結組,分別扮演瑪莎、維加、安娜、安東,表演春游吃午餐時候的情境,學生就會體會“當別人有困難時,應該給予最要的幫助”的感悟,建立良好的友誼。
4.小組合作教學法
不同的人在一起討論、思考,可以發現一個人無法發現的問題,完成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進行思維的碰撞,這種生生互動中,學生們一是在交流中深化了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認識;二是可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取長補短,優化自身觀點。比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時,讓同學們通過對曲子景物的描寫,分組討論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分組討論時,讓學生通過參考課后注解,了解曲子中每一句的意思,并參考作者生平對其中心思想加以總結,分組進行發言。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被動學習變為學生主動的學習,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只有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春梅 .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02):55-56.
[2]崔文英 .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神州,2017(04):70-71.
[3]趙玉霞 .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45.
[4]呂艷霞 .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