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榕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科教學活動中逐漸開始關注有效課堂的構建和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我們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積極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合理進行教學改革,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重要學科之一,在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進行分析和探究既是時代要求也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和相應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夠為教學改革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策略
新課改不斷滲透人本教育理念,要求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使教育內容和方法都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提供助力。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時刻明確自身責任,成為教育改革大軍中的一員,為教育改革工作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下面,筆者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分析相應的教學改革路徑。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
盡管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育已經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沒有被徹底打破,很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依然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得到調動,學生不能夠獲得有效的教學指導,教師得到的教學反饋質量也不高。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
很多教師缺乏教學改革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沒有依據教學形勢轉變和學生特點的不同調整教學策略,使得課堂教學方法應用缺乏靈活性,這樣的教學模式不符合課改要求和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乏生活元素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突出教學知識中的生活化元素。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忽視這一點。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
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但是這部分知識較為枯燥,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的練習和記憶容易讓他們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這部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基于這一現狀,筆者在教學活動中應用了情境表演的方式,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字詞涵義。學生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去親身體驗字詞中的情境,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去理解抽象的詞語的涵義,這樣的學習方式比簡單的教師教學更深刻也更有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珍珠鳥》一課時,涉及到了 10 個詞語:愈發、陪伴、索性、生怕、神氣十足、撥開、淘氣、扭動、信賴、不由自主。在教學時,可以請幾個同學來表演珍珠鳥的各種神態動作,更好的去理解詞匯中的具體含義,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二)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優化生字詞學習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學校的教學設備也隨之更新換代,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教學設備,如一體機、投影儀等,但是這些設備在平時的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普遍使用。教師在教課過程中,可以使用先進設備,更好的去解釋字詞涵義。例如在六年級《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有一句“海鷗的叫聲和平時大不一樣”,可以通過一體機為學生播放平時海鷗叫聲的音頻和海鷗的特殊叫聲,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大不一樣”,對于“低飛盤旋”一次,可以通過演示海鷗低飛的視頻來幫助理解。
(三)聯系實際理解字詞
小學語文的課文大多是通過描繪生動的場景,栩栩如生的形象,來表達意蘊深刻的道理和思想情感的。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課文和現實聯系起來,使課文不再只是書本中冷冰冰的句子,而是現實生活中身邊的一點一滴,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能更加深刻。例如,在《春筍》一課的教學時,有一句“一聲春雷喚醒了筍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喚醒”的涵義,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回想平時父母喊自己起床的情景,一聲聲的春雷正如父母的呼喚,叫醒了沉睡中的春筍,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去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涵義,把日常生活中的鮮活元素加入到語文課文中來,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和積累詞匯。
(四)利用閱讀培養學生字詞敏感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閱讀可以幫助老師實現立體化教學,識字的基礎在于讀與寫,也表明了閱讀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可以感受漢字的音韻美,節奏美。夏尊曾經說過:“在語感敏銳的人心里,‘赤不僅僅代表紅色,夜不一定就是晝的反義,田園不只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只就是春天的雨。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說不盡的意味。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在此。”閱讀是學生對于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和吸收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更好的去感受語言的魅力,也能更好的去理解語言文字。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的字詞寫法用法,還要注意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去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能夠做到更好的去運用字詞。閱讀理解一直是考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語文成績。例如在教《村居》這篇古詩時,好多同學背誦不下來,有的背誦下來也是磕磕巴巴的,有的甚至把詩句的順序弄反,而當筆者引導學生多次朗讀這首詩之后,背誦下來的學生就相當多了,這就是通過朗讀加深了對古詩的印象,同時形成了一定的語感。
(五)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促進生字詞教學方法多樣化
小學生情緒化特點非常顯著,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重視起應用合理教學策略促進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發展,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地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點,盡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得學生能夠在比較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語文字詞基礎知識。比如說,我們可以采取歌詞記憶法進行教學,由教師負責編寫兒歌,帶領以同學唱兒歌的新穎方式學習字詞知識;也可以采取編順口溜的方式,將所教授的字詞分類組合,編寫出比較順口的話,教給學生讓學生學習;還可以采取從閱讀中學習字詞的方式,這對于學生字詞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有益處的教學策略。
(六)注重課前導入語和課后結束語的組織
首先,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開端,因此導入語應該具有簡練并且具有吸引力的基本特點。如教師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的講解過程中,筆者首先應用了影視資料的部分片段,在播放到關鍵部分的時候暫停播放,并讓學生猜測事件結果,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主動開始文章閱讀,這樣的導入方式既具有直觀性又節省導入時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上的作用非常顯著 。
其次,結束語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總結,因此結束語應該作為“點睛之筆”,既要概括教學內容也要升華情感主旨 。如在《鯨》的課文教學結束后,筆者設計的這樣的結束語:“同學們,《鯨》這篇文章中主要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突出了鯨在體積上的龐大,我們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夠基本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及其種類,其實鯨的油在我們生活中也有應用,比如它可以做成肥皂,鯨的肉可以食用,鯨的皮能夠做成鞋子。很多人為了獲得經濟效益都去捕殺鯨(多媒體課件展示捕殺鯨的畫面),我們的過度捕殺和環境污染會對鯨的繁殖和生造成消極影響,由此你們有沒有得到什么啟示呢?”,這樣的結束語設計不僅僅能夠課文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也能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結語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想要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還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積極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想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經驗和新課改理念指導不斷調整教學策略,銳意改革。
參考文獻:
[1]陳貴軍.小學語文字詞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3,12(29):196-198.
[2]李崇勤.小學語文字詞教學方法淺議[J].讀寫算,2015,11(05):230-231.
[3]楊 芳.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讀寫算,2016,32(02):127-128.
[4]黃瑜清.論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教學研究,2017,20(04):234-235.
[5]施福娣.設計語文教學過程營造課堂氣氛[J].現代教育科學,2015,09(05):106-109.
[6]萬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