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龍
[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閱讀是學習知識的基礎和前提,新課標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注重課外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實質是一種對話教學。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更是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與作品情感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并會使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阻礙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師要深入反思,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把閱讀養成為一種習慣。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利用傳統教學模式展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意愿來展開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避免此種情況長期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效果,應當對閱讀教學進行調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學習成績等,規劃設計閱讀教學活動,使其圍繞學生特點展開,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閱讀文學作品、思考作品、體會文學作品,使學生閱讀水平提高。例如在教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時候,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你們來到學校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們未來有著什么樣的理想呢?”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教師再引出這篇課文來,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產生讀書報國的學習源動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為了使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滿足新課程要求,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1)設置問題情境,開展趣味性的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提高文學閱讀效果,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氛圍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文學作品閱讀,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北大荒的秋天》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投放秋天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對秋天進行描寫,如此每個同學,腦海中都會有一個秋天的場景。此時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②與我們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課文是從那兩個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④第三段中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教師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來閱作品,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師情境的影響下,加之教師正確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認真地進行文章閱讀,解答問題。(2)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注意與寫作相聯系,鼓勵學生借鑒文學作品,進行作文寫作。如此,在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認真地閱讀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等,促使學生將所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到作文寫作中。例如在《北京的春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熟讀成誦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語言材料的美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并逐漸想要把自己的春節生活也要寫出來,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三、重視課外閱讀指導,開闊學生視野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還要語文教師重視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而適當地指導學生,可以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的閱讀,提升自身文學欣賞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①指導學生選擇與教材相關的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因為引導學生選擇與教材相關的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對同一類型的文學作品進行欣賞與學習,對同一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探索,從中尋求到新知,擴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再次復習課堂教學內容,鞏固知識。②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課外閱讀。針對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選擇適合的方式來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還能夠使學生有效獲取知識。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文學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閱讀效率。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①引導學生靜心閱讀。學生好動、愛玩,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為了改變學生這一陋習,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注意營造安靜、輕松的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靜心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②鼓勵學生嘗試理解文章。學生在作品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對文章前后段落進行思考、分析,并體會文章情感,最好使學生能夠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中心思想,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五、結語
總之,在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圍繞著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必能使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感受書香的魅力,文學素養得以提高,這將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高傳虎 .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01):117
[2]于明三 .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5):69.
[3]包曉蘭 . 新課程下怎樣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都市家教,2016(02):126.
[4]王靜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