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婷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教育部門在不斷進行改革,最大程度上爭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實踐意識等綜合素養。為此大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引進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僅突出了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習質量,還有效促進了小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數學中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應用
當代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具備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符合團隊發展的合作型人才。因此老師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向學生灌輸小組合作學習意識,這種教學條件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運而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調動了小學生的探索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促使小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本文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進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現狀
雖然素質教育在不斷發展,但是我國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轉變的。所以還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只重點教學生考試大綱中的內容,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高效開展,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得以彰顯。而且目前的課堂教學存在著嚴重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的不當,教師“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嚴重影響了小學基礎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開展小學數學低年級階段的分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創新能力,以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集體精神。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合理分配合作學習任務
根據合作學習主題,合理分工,讓每位學生都有合作學習的任務,圍繞學習的任務展開探究,讓合作學習有序、有效、有價值。例如:在學習有關“數據的統計”時,首先確定合作學習的任務是: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將班級每位同學最喜愛的運動項目統計下來,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統計將調查結果表達出來,這時可以明確分工,有的在調查,有的在統計,最后每位同學用自己喜歡的統計方式做成表格、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等,最終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數學教材中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因此,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例如:在教學《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的關鍵在于小組的組成和課堂座位的安排要科學合理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適當地調整小組的組成成員以及小組的規模大小,以交流的便利性為前提。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在學習上互幫互助,還可以方便教師指導學生學習。
例如,高分與低分的學生分為一組;或者學習加減法時,按照加減法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互補分組;學習乘除法時也可以進行互補分組等。這樣分組可以起到良好的取長補短的教學效果,并且合理的分組還會帶動學生的集體向上,因此要想保證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潛在價值的進一步提升,合理進行分組是首要條件。
(四)在數學練習中加合作意識
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一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安排這樣一個練習:“小明去書店買書,他給營業員5元錢,,要買一本3.1元的書,可營業員手頭沒零錢找,那該怎么辦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練習,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有的連老師也很難料到。比如,回家去拿;跟別人借;先存著,明天再拿等等。在練習的過程 中,學生始終積極投入,思維活躍,達到甚至超出了練習的要求。
(五)完善教學課堂中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評價機制運用恰當,能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產生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效果。評價可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結合,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達到碰撞、對接、融洽、升華的最高境界。教師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認真傾聽、總結學生的答案,對學生的答案做出明確的評價,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應變能力。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
仍以“統計”一課為例,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評價的環節:讓學生分組合作,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繪制成一幅統計圖,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交流,并說說自己小組擺放水果的想法,組間互評,指出哪個小組繪制的統計圖條理最清晰,自己組與他們組比有哪些優點和不足,教師再進行點評,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潛能的進一步發揮。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帶來的提升和進步是實質性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探討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習大到他人的優點,進而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既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 楊為民.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 2015(2).
[2] 潘麗.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 2016(1):60-60.
[3] 曹建河.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學周刊, 2015(26):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