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婭
[摘 要]詞匯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對于高中英語而言高中生的詞匯量積累也是對于高中生英語學習的一個判斷標準。農村中學高中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課外閱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積累英語詞匯量的方法。本文將重點討論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擴大詞匯量。
[關鍵詞] 農村中學; 課外閱讀; 詞匯 ;高中英語
一、學生整體英語學習現狀
我校是位于城鎮的一所農村中學。在本區,區重點中學有四所,市直屬重點一所,還有幾所重點中學的分校環繞四周,因此雖然我校是一所市聯招中學,但是生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而生源的質量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整體發展。如我教的班級為例,第一次月考后一個班級的學生61人,平均分59分,另一個班級的學生62人,班級平均分55分,這還是在考題出得相對容易的情況下考出的水平。這說明學生英語基礎整體薄弱,英語水平不高。新課標對學生詞匯的要求是“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然而,經過調查發現,我班部分學生詞匯量僅僅停留在初一階段,有的甚至還不會查閱字典,這與課標要求相去甚遠,也給教學帶來了問題。現在,很多學生已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自信心不足,或是想要學習卻不知從何入手。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萬丈高樓平地起,詞匯就是修建高樓的一塊塊磚頭,詞匯量的大小決定著英語學習的成敗,然而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采用機械式的死記硬背的方法,這使得學生在記憶詞匯中事倍功半,逐漸喪失信心。著名語言學家Cook曾經指出:人們對事物記憶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深度。對孤立的詞的重復是一種低層處理,記憶效果差;將詞與所處的語法結構結合起來,則是一種深層的處理,記憶效果好。”因此,在語境中去理解、記憶詞匯效果更好。課外閱讀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積累英語詞匯量的方法。基于此,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我為學生制定了閱讀計劃,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詞匯量的同時,也能培養閱讀習慣。
二、農村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存在的普遍問題
1.課外閱讀意識的薄弱和量的缺乏。作為農村普通高中,絕大多數學生升入高中前對英語課外閱讀的概念幾乎為零。閱讀基本上是為完成一定的升學任務而強化訓練的基礎上告一段落。
2.大多數學生僅停留在課堂教學閱讀。我校絕大多數高中生在平時沒有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僅限于教師引領精讀教材中的文章和平時教師布置為家庭作業的一些簡單量少的閱讀任務。學生自我不會制定閱讀計劃,課外閱讀的動機不強。少數基礎較好的同學偶爾也進行課外閱讀卻又不能長期或階段性堅持下來,為應付教師檢查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的現象在高中年級普遍存在。
3.課外閱讀的資料太少。通過平時的教學觀察及口筆頭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除了學生用書和學校配發的練習冊外,很難再找到其他的英語課外補充讀物,少數學生手頭偶爾也有一些讀物,但能真正有效利用的卻不多。
三、農村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實踐
(一)制定計劃
針對問題,我在第一周為學生制定好整體閱讀計劃,考慮到學生的現有水平,我把閱讀計劃分成三個階段:
高一為習慣養成階段,每周選取至少一至兩篇自己熟悉或者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可以利用現有的英語周報,其他英文雜志,或是在網上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取不同難度,不同篇幅的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并且要求先泛讀后再精讀。文章要求句句分析,詞詞分析,目的是積累新單詞,新短語,新句型。泛讀時讓學生能盡量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或能根據上下文猜測部分單詞詞義等,目的是培養閱讀技巧和擴大知識面。要注意對有困難或有抵觸心理的學生給予指導,如我所教班級有足球運動員,我為他在網絡上選取了關于足球的文章,并要求在閱讀后和他分享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引起他的學習興趣,讓他愉快接受任務。
高二上期為習慣穩定階段(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節時間階段)
在學生已養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的時候,可以適時加大難度,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為學生選擇的是書叢系列,讓學生在簡易英文讀物中擴大詞匯量,獲取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
高二下期以后為能力拔高階段
針對少部分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拔高,有難度才能激發動力,學生可以嘗試閱讀原著,學習地道語言。本文主要探討高一習慣養成階段。
(二)前期準備工作
1.動員工作:,做好細節準備工作,如讓學生準備好筆記本,彩色筆,英語詞典等等,實際上這也是心理上的準備,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對不會查字典的學生要單獨指導,
2.知識準備:復習句子的成分、句子類型,幫助學生分析較復雜的句子;講解基本閱讀技巧和策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實踐;給學生做出示范。選取一篇有趣的,較易讀懂的,故事性強的文章,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課外閱讀,講明格式要求,閱讀步驟等,越詳細越好。如我在第一周做的示范講解:
第一周( 9月28日起)(網絡下載)
The hunter and woodcutter
A hunter, not very bold, was searching for the tracks of a lion. He met a woodcutter in a forest, and he asked him whether he had seen any lions tracks and whether he knew where the lions lair was.
“Yes,” said the man, “and if youll come with me, Ill show you the lion himself.
Upon hearing this, the hunter turned ghastly pale, and his teeth began to chatter. “No, thank you,” he said. “it was the lions tracks that I was hunting, not the lion himself.”
The hero is brave in deeds as well as words.
師:此文是一篇伊索寓言,類似于中國的寓言故事,都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故事講了一個膽小獵人在一個樵夫面前吹噓不怕獅子,后被揭穿的故事。這類體裁的文章,主題一般都在故事的結尾。The hero is brave in deeds as well as words.說明了這則故事的寓意。下面是對文章的精讀:
The hunter and woodcutter
A hunter, not very bold, was searching for the tracks of a lion.
1.hunter n. 獵人;獵犬
2.woodcutter wood+cut+er n. 樵夫;
3.bold adj. 大膽的,英勇的(brave)
4.search for 搜尋
5.track n. 軌道;足跡,蹤跡;
一個并不勇敢的獵人正在尋找獅子的蹤跡。……
(三)讀后指導和評價
1.習慣形成過程中,學生學習習慣較差這是自然的,因而進行課外閱讀容易出現不認真、不用心閱讀的。這就要要求他們在閱讀材料中注明閱讀時間,對能欣賞的或不懂的地方做下記錄。教師每周進行檢查和指導。尤其在第一次精讀作業后要給出及時的評價,指出優缺點,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和解決辦法。否則,很難保證閱讀效果。
2.由于課業負擔重,有的學生把課外閱讀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任務,這樣就無法保證閱讀的質量和時間。因此要盡力銷減那些無效的家庭作業,把課外閱讀當成一項重要任務來布置。利用早讀課讓學生對積累的詞語等復習,并定期進行詞匯檢測檢驗,詞匯記憶的效果。
3.教師可有計劃地在閱讀中進行閱讀策略和技巧的指導,根據不同的文體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幫助學生切實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每兩周上一節閱讀課,利用學生的閱讀材料來進行閱讀指導。
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擴大了詞匯量,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這對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好的基礎。而作為教師本人也通過學生接觸到大量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擴大了詞匯量,使自己在專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