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 要]有效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基于學生的水平傳遞知識,促使學生透徹領會知識的內涵,并在課下能夠獨立完成同類問題的布置任務,現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由于抽象內容較多,學生對于枯燥的物理定理始終一知半解,想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應及時構建與學生的互通橋梁,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因材施教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開拓思維空間,從宏觀的視角獲得物理的真知灼見,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課堂互動活躍度,使得學生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參與物理的深化探究,開啟物理教學的新篇章。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嘗試;探索
初中物理具有抽象的特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導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喚起學生的物理求知欲望,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的物理學習心態,在物理課堂上為學生預留物理的獨立表述機會,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學生面對物理進行積極的探究,深入淺出進行物理的思維碰撞,完成物理的自主摸索,串聯物理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學習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可從情境的創設,小組的合作等角度進行嘗試,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物理的推陳出新,提高物理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正是由于內容較為抽象,在教學時,教師滔滔不絕的口頭描述,學生始終難以跟上課堂節奏,可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構建物理的知識體系,延伸物理有關的認知條件,誘發學生積極參與物理互動,在情境中設身處地的摸索物理的實用效果,強化物理的理解記憶。例如,在教學“物態變化”這節課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通常在下雪時我們并沒有感覺很冷,但是化雪時卻感覺很冷,這是為什么呢?又如,在教學電學知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們都知道高壓電是非常危險的,但是我們卻經常看到小鳥站在高壓線上,但卻并沒有發生我們想象中的觸電現象,這是為什么呢?再如,在教學“浮力”這節課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我們都知道不會游泳的人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會沉入海底,但在死海中人們不但不會下沉,而且還可以長時間躺在海中看書,這是為什么呢?還有,在教學光折射現象這節課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課上準備一個杯子和一根筷子,將筷子插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筷子發生了什么變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可針對物理中較難的部分,集思廣益輕松突破物理的重點,發散思維在合作中以他人的優勢填補自身的不足,結合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的層次互補,達到集體共同進步。合作中教師應具備團體協調能力,盡量讓學生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互相監督物理鍛煉,在輕松的合作氛圍中,以同齡人的共同探索感受物理的魅力。比如,《電阻的測量》這節內容,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實驗,不要只是簡單地給學生講解如何測量電阻,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會云里霧里。測量電阻的原理是伏安法,R=U/I,需要測量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電流I,需要學生學會準確地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書,進而求出電阻。這雖然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實驗,但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鍛煉操作能力,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更深刻地理解,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創新,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合作意識,一舉兩得。
三、實施興趣化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會愿意學習,才會跟隨教師的思路一起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不論多復雜的課堂內容,只要學生有興趣,就一定可以攻克,攻克困難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反之,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物理的興趣,那么,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學生都無法跟上教師的步伐,無法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不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枯燥的理論知識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實施興趣化教學策略,這才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第一步,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變得容易多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引用生活實例,讓學生從生活實例中看到物理知識,學生就會意識到原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沒有想象中那么遙不可及,學生還可以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摩擦力》這節內容,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對摩擦力有更深的了解,我們手中的杯子可以拿著不掉下來,是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在地面上滾動的皮球最終會停下來,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騎自行車在水平道路上行駛,無論路面多么光滑,總會逐漸變慢,最后停下來,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見到的,教師引用這些生活實例給學生講解摩擦力,一定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化教學
物理知識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這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及運用教材知識,還能學到很多物理課外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水平,學無止境,通過拓展學習,學生更容易對物理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比如,《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尋找網上的知識給學生進行拓展學習,網上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有很多,學生通過網上知識的學習對教材知識自行進行延伸,就能找到學習物理知識更好的方法。對物理知識懂得多是好事,打破教材知識的局限性,與教師一起探索物理世界,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遨游,爭取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能為物理學科的進步出一份力。
五、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物理教師要貫徹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革創新,大膽嘗試新的教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萍. 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 學周刊, 2016, 23(23):121-122.
[2]劉平平. 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 教育, 2016(12):282-283.
[3]唐偉川. 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 新課程導學, 2017(17).
[4]陳忠. 新課標下幾點嘗試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J]. 讀與寫上下旬,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