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紅瓊
[摘 要]語文的博大精深使得這門學科的知識遠遠超過其他學科,也正因為如此,語文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小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使得學習和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及技能變得非常吃力,甚至有時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力氣(不斷抄寫或練習)來強化。這樣的學習是低效且費力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思維能力也會越來越差,學生的靈性會逐漸被磨滅。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可以運用于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課文中心的有效闡述以及習作難點的突破等,由此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力,同時也提升其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 思維導圖 ; 運用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產生兩種變化,最開始是把語文書讀“厚”起來,結束時要能把書讀“薄”了。也就是說引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在大腦中建構一張關系網(思維導圖),把書本與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有效地整合起來,然后找出其中的聯系,使得“知其一,就能知其二”。
一、 利用思維導圖整合課文內容,降低理解難度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內容的必要途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普遍較為薄弱,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也不足以支撐他們將文本內容剖析清楚。而思維導圖的引用可以充分彌補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不僅能夠將原本篇幅較長的文章整合成清晰明朗的文本框架,還能在視覺體驗的刺激下讓學生對文章構造和內容理解得更加完整,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本質目的。由此出發,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文閱讀教學,以導圖的形式將文章分為幾個層次,首先以文章的中心主旨作為主干,然后將每個段落的概述內容當做主要分支,最后再從每個分支中延伸出以段落思想與情感為內容的小分支,以此來將原本難以理解的文章制成圖表的形式直觀呈現給學生,促使他們在思維發散中逐漸掌握語文閱讀學習的技巧。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課時,筆者便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這篇文章的內容加以整理,首先以“桂林山水”作為中心支干,然后將四個段落延伸開來作為主要分支:第一段是對桂林山水整體景色的感嘆之情,第二段是對桂林江水的細致描寫,第三段是對桂林山巒的描繪與形容,第四段整體描述了桂林山與水美景相結合所產生的美妙畫面,最后將所有小論點整合得出本文的主要情感——作者以生動形象的形容詞匯描寫出桂林山水的如詩如畫,充分體現出作者對此情此景的熱愛。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層次清晰的思維導圖中將文章的每段內容理解并概括,從而切實提高自身對語文課文的解讀能力。
二、 利用思維導圖延伸寫作素材,激發寫作靈感
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難點任務,由于寫作所需要的語文基礎知識內容較為廣泛,而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普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與進步。與之同時,當前存在于小學語文寫作中的主要問題便是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足,對于許多寫作主題缺乏實際體驗,以至于他們在寫作時無法產生相應的靈感,因此便無法使自己在寫作時做到“下筆如有神”。思維導圖以突出的發散性作為主要表征優勢,教師便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為學生帶來延伸性的寫作體驗,即利用思維導圖對寫作主題進行資源擴展,從而讓他們在琳瑯滿目的寫作素材中產生充裕的寫作靈感。比如在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時,筆者便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發散寫作思維、拓寬寫作思路,首先以“環境保護”作為導圖中心,然后從中延伸出三個分支:保護環境對人類發展的意義、當前地球環境所面臨的惡劣現狀、實施環境保護的措施,接下來再從這三個分支中分別列出對應的具體內容,最后再配上一些圖片來滿足大家的視覺需求,以此來幫助他們對這原本空泛的主題進行認知與感悟,以達到充分激發起大家人生感悟與寫作靈感的目的。
三、 利用思維導圖優化復習內容,整理知識系統
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涉及的領域較廣且知識點較為零散,然而小學生分析與探究知識的能力相對薄弱,無法在自主復習時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是無法提高語文知識的系統性。據此,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進行復習任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在結構性與條理性兼具的思維導圖中將復習內容進行優化與整理,促使他們建立起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筆者會先就某一課為例制作思維導圖來激發學生活躍的學習思維,即首先將復習內容分為幾個模塊,其中包括生字詞、文章描寫手法、中心主旨以及主要思想情感,接下來在大家將這些知識內容復習完畢后,筆者便會讓他們依照剛剛學習過的內容來自行創作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如此不僅能促使學生得到完整的知識內容鞏固,還能從側面滿足他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而切實達到針對性與延伸性并存的復習成效。
四、思維導圖應用的成效
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了一段思維導圖后,學生在學習興趣培養、概括、溝通交往、思維創新、知識整合等能力上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捕捉關鍵信息,提高概括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和鍛煉學生概括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概括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抓關鍵詞、抓關鍵句。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的規則就是要求每一個分支上面只保留一個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是經過反復提煉推敲,如同閃光的智慧珍珠,思維導圖用連線把它們串聯起來,協助學生勾畫出文本的整體面貌。
通過一系列的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捕捉并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在復雜的事物中找出關鍵線索和蛛絲馬跡的能力,學生能舉一反三,迅速概括其他文本的關鍵信息,掌握教學重難點,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2.關注思維成長,提升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創造力的培養關鍵是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它是學生自主創新、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思維導圖,學生會迅速在不同思維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甚至產生一種思維的跳躍,將知識進行再創造性,提升了創新能力。
關注學生思維與能力的發展,并鼓勵學生多元化看待、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3.挖掘整合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挖掘和整合,創造性地重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合理歸類,形成知識體系。這樣有利于學生鞏固復習教學內容,有利于發展系統歸納整合能力,使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最終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與實用性。
構建知識體系后的語文教學,盡可能提供給學生自我探索、體驗語言實踐的機會,同時關注學生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優化和發展,創造愉快的情感體驗過程,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得到了廣泛而有效的應用,它是一種教學探索,也是一種創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概括整合能力、閱讀與習作能力等,構建了系統化的語文知識體系,最終提升了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