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
摘 要: 素質教育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推行,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改革,這對于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目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建議,為促進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革提供意見參考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 新時期 大學語文 教學改革
現階段,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編制科學性不高、教學模式單一、教學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都成為影響大學語文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的主要原因,這些存在于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需要高校引起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不斷推進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步伐,實現新時期高校語文教學的理想化目標。
1.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
1.1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現階段,大學教育提倡要重視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育,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為了通過教育實現學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學語文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理念滲透的主要渠道。大學語文中很多經典的國學著作中包含了古代人民的高尚思想情操、道德品質,體現了古人的為人處世和人生哲理,學習大學語文,通過在眾多優秀語文素材中的學習,能夠不斷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樹立道德榜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實現大學育人目標的必然要求。
1.2提高大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在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包含了先人的處世智慧和思想哲理,學習和研究這些作品,能夠讓大學生提升對于不同事物的認識,提高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大學語文素材包羅萬象,涉及的學科層面較廣,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哲理、教育等諸多方面內容,學習研究這些知識,能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歷,開闊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進一步提高漢語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水平,讓學生的思想和語言水平都得到顯著提升。
2.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材編制有待完善,實用性不高。
現階段,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點突出問題體現在語文教材的編制上。高校語文教材編制中,過多涉及古漢語部分,其中文言文和詩詞歌賦等占據較大篇幅,不可否認的是,古漢語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于課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過多的古漢語內容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枯燥且困難,古漢語語言和現代漢語語言表達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學習費勁,且古漢語中的內容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沒有明顯作用。語文教材內容編制欠科學是高校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步,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和教材編制部門進行協調規劃,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在教育部門引起重視,需要高校進一步強化工作,推動教材改革的實施。
2.2教學互動不足,教學主體分離。
現階段的大學語文教學,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尚未建立起教學關系,更多時候,高校作為一個教學基地,是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場所,教師作為課程主導者,為學生的語文課程教學開展和實施服務,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的語文教學,學習被動性較強。這種教育學習模式下,相關的教學參與者之間并未形成有效的合作關系,教學主體之間處于分離狀態,無法實現相互幫助和促進,在高校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生、教師和學校都很難從課程教學中獲益,不利于共同發展進步。
2.3教學創新不足,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高校語文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一直束縛課程教學創新,教師信息化教學不足。一些大學語文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思想和創新意識不足,在語文課堂中,堅守一人一書一粉筆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降低。教師對于多媒體創新教學、微課教學等創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不足,導致課程教學的現代化水平低下,不利于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充實,不利于拓寬學生的課程學習視野,不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3.新時期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實現途徑
3.1完善教材編制,提升教材的實用性。
目前高校語文課程在學生的喜愛度和接受度方面都不夠理想,一些學生甚至感嘆大學語文學而無用,棄之可惜,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大學語文課程中,有很多內容是古代漢語的素材。但是,在當今社會中,真正能夠應用的范圍比較小,很多生硬難懂的文言文更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費時費力,需要耗費語文課程較多的教學課時,不利于課程教學成效的提升。因此,應對語文教材進行優化改革,刪減現有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教學內容部分,保留精華部分,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情節性、趣味性的現代文學作品作為教學素材,讓語文教學素材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將大學語文教材生活化處理,讓語文的學習更加具有實用性,實現處處有語文,處處用語文的大學語文教學目標。
3.2構建創新教學機制,提升教學互哺功效。
面對當前大學人才培養體系“碎片化”的問題,高校要集約利用教育教學資源,以真實任務情境的建構和運用為切入點,以學習共同體建設為載體,創新性地建構“學—教—研—管”大學語文四維循環互哺機制,能夠有效強化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效果,實現大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目標。
在“學—教—研—管”四維循環互哺機制中,學生將實習中發現的教學中的問題反饋給課程教師,教師通過補充知識、改變方法等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對實習中發現的現實問題獨立進行研究或與教師聯合開展研究,從而提升自身及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學院將學生和教師的研究成果反饋給實習單位,為實習單位的公共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幫助實習單位改進管理績效。同時,實習單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實習環境。通過這一機制的推進和實施,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能夠得到明顯提高。以學生在實習單位獲得的資料撰寫的多個案例可以入選全國MpA教學案例庫,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可被立項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語文教師在這種教學體制下,能夠實現教學素養的提高。教師科研回應現實問題能力不斷強化,學生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發問為教師科研提供新的視角,促進教師科學研究能力的提高。
3.3強化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學現代化水平。
高效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要始終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推動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高,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微課作為在線開放課程的“濃縮版”和“精華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微課的時長雖然較短,但能夠有效促進教育教學創新,能夠大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通過將大學語文和高校微課的手段和素材相結合,引進手機、單反、攝像機、錄播教室、電視臺、藍箱摳像技術,讓課程教師制作出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大學語文微課件,應用于教育教學。更值得一提的是,微課是優質教學資源的濃縮,借助互聯網強大的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優勢,能夠為更多優質的微課資源的有效傳播和共享帶來更多的渠道,讓教師和學生選取適合教學和學習需要的微課資源,借用微課實現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和鞏固的目的,輔助翻轉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獲得理想的課程教學成效。
高校可以通過對微課概念的講解、經典案例的分析、微課制作實際操作、老師現場答疑、分組學習定向輔導的形式對進行大學語文教研組進行微課教學的專題教育。以優秀獲獎微課為例,對其資源構成與特點、制作環節與任務單設計、教學設計方法與策略,錄屏、拍攝、動畫、混合式等制作技術,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施等方面進行全面講解,將微課、慕課等先進的教學方式融進日常教學。做好信息化教學準備、仔細打磨,實踐精品課程教學,提升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整體水平。
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大學語文課程高效育人目標的實現,高校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在現階段提倡教學創新的新時期,加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普及,高校要不斷創新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課程教學信息化水平,建立高素質的育人師資隊伍,實現大學語文的理想化教學。
參考文獻:
[1]汪國林.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中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作用、挑戰與改革——以安徽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10(06):101-105+110.
[2]曹麗萍.發揮大學語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大學語文教學與高職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3):137-139.
[3]鮑遠福,張意.《大學語文》與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以謝昭新教授主編《大學語文》教材為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2(02):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