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迪超
【摘 要】自二十世紀發展至今,科學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得到了十分有效的發展和完善,當前教學過程中初中科學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逐漸成為了科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我國初中學生教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于科學學科中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和具體,造成學生對科學的學習也并不具備較大的興趣。這側面說明了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能夠對科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提升自身知識水平,廣大初中科學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此下文筆者就將對初中科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科學;多媒體技術;案例
初中科學的綜合性比較強,是一門重要的科學綜合課程,其中所涉及的科學知識十分豐富,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很難對科學知識進行有效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科學課堂中良好的開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便學生能夠直觀的、有效的學習科學知識,逐漸掌握科學觀念,實現對知識的領悟,更加靈活的運用科學知識解答問題,提升自身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但是經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的調查來看,目前我國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效果不佳,致使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扎實掌握科學知識,甚至對這一科學的學習產生排斥情緒。針對此種情況,應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來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進行完善,提高當前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而要想提升教學有效性,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以下筆者結合相關資料及自身工作經驗總結,分析相關的案例,希望對廣大教師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一、當前初中科學教學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難以對概念的理解受到限制
的確,造成初中課堂科學知識教學不佳的問題之一就是對概念的理解問題。通過對初中科學教材中概念的了解與探究,確定很多理科學知識的概念表述并不是很到位,其初略的解釋知識或者說明原理,難以讓學生理解與分析,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知識。另外,作為對某一事物或現象進行概括或總結性的闡述,其闡述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事物或現象的認識。而很多概念的概述并不準確,相應的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將會出現偏差,此種前提下利用多媒體對枯燥的理論知識進行具象化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學生自身的問題
其實,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水平、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年齡特征等因素均會影響其自身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效果。而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學生在基于日常生活現象和以往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自學科學知識,如此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很可能出現偏差,并且很容易阻礙學生在學習正確概念時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如此對于學生準確的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師教學存在不完善的情況
作為一門綜合性強、內容知識廣泛、涉及多門學科的復雜教學課程,科學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運用恰當的、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輕松的、自然的學習科學概念,進而鞏固不同學科的知識。但是,目前我國一些初中科學教師整體水平不高,或教學思想落后、或知識經驗不豐富、或職業心理素質差等,致使其未能靈活的、有效的、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初中科學課堂多媒體教學內容和模式,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使學生有效學習科學知識。
二、對初中科學課堂中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及相關案例的探討
(一)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提問欲望進行激發
基于對以往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了解,發現教學過于單調,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持續發生,應當在優化調整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引入知識。在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將學生的提問欲望進行激發,教師就需要創設相應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特定的環節中進行思考,并提出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符合常理,但是教師不應該對學生進行責備,而是給予其相應的鼓勵,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提問的熱情和主動性。在科學課程中,教師需要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考慮和掌握,尊重學生在該年齡段掌握的認知規律和水平,從而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問題情境進行設立。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物體為什么會下落”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情境:首先,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觀看一段神舟七號在太空的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宇航員在太空中和我們的生活存在哪些不同。通過這種問題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有效吸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初中科學教師更應該正確認識問題情境對教學的積極影響,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問題情境展開教學,將學生的提問欲望進行有效激發。
(二)教學中注重對重點的突出,并積極突破難點環節
在對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認識到,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管一位教師多么善于表達,但是對于相對抽象的內容,學生仍然很難進行理解,并且這些抽象的內容中大多數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課件將難以表達的問題進行展示,實現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比如,在對“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這一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兩個課件進行對比。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在課件的下部設計一個探測儀,用來的對賽車的運動方向進行表現。在此環節中,可以讓賽車進行正常運轉,并且賽車的運動方向和軌跡都符合常理。而通過對觀察探測儀,學生也將發現,賽車在繞著跑道跑一圈的時候,自己也轉動了一圈。通過這個實驗,反過來我們再架設賽車自身不自轉,那么賽車的整個運動方向又是怎樣的,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在兩次實驗的對比下,學生將對原因進行分析,而教師在此種背景下則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這對于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將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同時也將受到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成績的提升有著明顯促進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目前我國初中學生教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于科學學科中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和具體,造成學生對科學的學習也并不具備較大的興趣。這側面說明了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通過上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我國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環節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上文中筆者也將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出,并詳細講述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希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問題能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并且要想在今后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就要加強對此種問題研究,確保在今后工作中初中科學的教育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文成.淺談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34(9):276-277
[2]王尚梅.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探析[J].科學導報,2015.39(4):301-301
[3]劉桂成.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利與弊[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81(4):133-133
[4]魯宏璞.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速讀(下旬),2016.62(7):378
[5]鄧明祝.初中地理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之我見[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56(6):101-101
[6]何天祿.初中物理總復習課多媒體技術應用淺論[J].科教文匯,2015.97(15):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