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優秀的學科素養成為了潮流。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學校的教學模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得落后,更加注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悄然興起。提高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就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科素養。互動教學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本文我們以浙教版初中科學課程為例展開探析,研究互動教學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探討互動教學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其優勢。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互動教學;重要性
隨著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對于學習能力的獲取,教學模式的改革變得勢在必行,互動教學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比較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獲得了老師同學以及社會的認可。初中科學是一門互動性極強的課程,掌握科學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實踐探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實踐探究必定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就進行了簡單的互動。互動教學法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法,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辨析、思考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獲得指導,和教師一起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對于科學課的理解也更加真實、深刻。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獲得了科學學科的基本素養,獲取了科學學習的能力。
一、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教學的重要性
(一)互動教學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互動教學可以讓老師和學生更加緊密地進行交流互動,老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準確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比學生自己提問的教學模式更加具有針對性。老師發現學生的問題癥結所在,能夠及時給予解答,避免學生聽課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互動教學使得課堂連貫、自然,讓學生在有計劃的教學中獲取知識,步步為營地達到學習目標。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題地位不符,學生不能及時理解課堂內容,老師也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是一味地講解課本,學生學得痛苦,老師教得無奈。老師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就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在現代互動教學的教學模式中,緊密的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和老師相互理解,學生有問題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并給予解答,老師也可以在解答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的薄弱點,比如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設計的課堂步驟,學生不能有效區分重點和難點等,然后有針對性地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只有和學生緊密的互動,教師才能準確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課堂效率得到了提升,老師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學習得快樂輕松。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互動教學以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的互動為牽引,將學生和老師緊密結合,在互動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共贏。學生之間也存在客觀的差異,有的學生適合科學學習,有的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比較慢,學習效率高的同學和學習效率低的同學可以在互動教學過程中分享心得體會,幫助雙方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換句話說,合作是共贏的基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二)互動教學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科的興趣
科學這門學科和其他社會學科是不一樣的,科學學科更加注重實踐性,要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只有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才能對這門課程得到深刻的體會和感悟。互動的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貫穿在學和教之間,既是在向老師同學學習,也是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教給老師同學,在深刻的交流中,學生更易聯想到自然和生活,引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變成“求知”。比如在九年級下冊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關于宇宙起源和人類進化的視頻,然后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人類從哪里來,宇宙從哪里來的問題,向學生播放視頻,初中學生對未知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視頻播放過程中老師加入一些簡單的講解,播放完以后也不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學生自由發揮,相互談論看完視頻的心得體會,進而開始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宇宙起源和人類起源的過程,幾節課下來,等到一章內容結束,學生對宇宙自然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提起那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談論,也可以在課下成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
(三)有利于拉近師生關系
互動教學需要緊密的師生互動,教師只要在教學中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此為話題展開,主動拉近師生關系,和學生交流探討,就能獲得學生的認同和好感。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認真考慮,既要符合學生的素質要求,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還要想方設法地使問題趣味化,讓學生主動去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師生可以互相切磋,甚至是以辯論的方式開展,讓學生充分變大自己的想法,在深層次的交流中,不僅僅能學習知識,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
“一個壞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員教人如何發現真理”。互動教學的特征是“溝通”與“對話”,能增強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互、反饋與融合,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能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探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初中的科學教學是讓學生掌握科基礎學知識,關鍵還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學科素養,為以后系統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互動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是出人意料的。
二、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教學應用舉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四章《電和磁》時,教師可以準備指南針,小型馬達,磁鐵等工具,在課堂上演示指南針的用法,演示馬達的轉動,然后提出問題。例如電磁爐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等。打雷下雨天氣常帶有閃電,那么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能夠殺死人呢?人有時觸電但并不一定死亡是什么原因?
(二)互動評價
在老師提出問題后,成立學習小組,讓同學們先在小組內探討學習的問題和內容,然后有了一定的結果,讓各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小組之間相互評價,找出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小組內成員再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缺點,老師也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
(三)綜合探討,得出結論
土壤中有什么,是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的題目,在教授這一課時,第一環節談話引入,直奔研究內容。第二環節“尋找土壤成分”,安排了五個實驗:觀察新鮮土壤,觀察干燥土壤,土壤沉積實驗,燃燒新鮮土壤,燃燒土壤溶液,幾個實驗一環扣一環,通過直接觀察和間接顯現的方法,學生對土壤的成分有了更客觀的認識。而后提問“土壤里有哪些生命?”學生進行討論,最后老師與學生交流總結,得出結論。教學環節自然流暢,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法, 具有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科興趣,拉近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冉林森.初中生物教學互動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24):167
[2]王竹君.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分析[J].亞太教育,2016(34):45
[3]章旭霞.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模式探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2):60-61
[4]董茜茜.淺談互動教學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文摘版:教育,2016(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