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國際教學設計理論家查爾斯M.賴格盧特(Charles M. Reigeluth)指出:“教學設計是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任何設計活動的宗旨都是提出達到預期目的最優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主要是關于提出最優教學方法的處方的一門學科,這些最優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生預期的變化。”
關鍵詞:教學設計;最優;教學方法
一、 引言
有效的教學設計應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想,教學步驟和內容,板書設計,還有教學反思和評價。
二、 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課前的教材分析很重要,它是教師備課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教師進行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是能否備好一節課、上好一節課以及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前提和關鍵,對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意義非凡。
例如,我在上高中數學人教A版必修四第一章第四節《正切函數的性質與圖像》時,課前查了很多資料,包括不同版本的教材,對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的標題是正切函數的性質與圖像,可以看出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先研究性質再作圖,與傳統編排方式——從圖像到性質剛好相反,這可以說是新教材的一個創新之處。
一般地,對函數性質的研究是先作圖像,通過對圖像的觀察,獲得對函數性質的直觀感知,然后再從代數的角度對性質做出嚴格表述,這一指導思想在“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一節中有體現。假若沿用這種方式教學,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應該也可以學得比較順利,缺點是可能會局限于一種機械的模仿,從而思維受到限制,研究問題的思路變得單一。
基于此,我認為,教材的這種設計是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前導,從已知到未知,有利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思慮再三,還是采用了課本的導入方式。對教材分析到位,是做好有效教學設計的第一步。
三、 學情分析,有利于優化教學設計,突破重難點
仍以《正切函數的性質與圖像》為例,我認為:基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研究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經驗,已經掌握了誘導公式、正切函數的定義、正切線等三角函數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點的掌握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但脫離函數圖像,先研究性質,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對正切函數單調性的探究,學生很難一下子找準單調區間。為突破這個難點,我提前錄制了微課視頻,并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等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直觀感受正切函數抽象的單調性,及利用正切線作出函數圖像的過程。課前進行詳細的學情分析,才能預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聽課效率。
四、 確定教學目標,注重“三維一體性”,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新課標提出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應把“讓學生知道是什么”“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改為“讓學生知道怎么做”,對于設置的每一項目標的描述,應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著想,不能太易或太難,有效的學習目標應是具體可行的、清晰明確的,這樣的目標才具有評價價值和指導意義。教學目標決定整節課的教學方向。好的課堂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方能做到有效教學。
五、 信息技術多媒體的適當應用和有效的問題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聽福建省名師肖驍老師上人教A版第四章4.2.3《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用》一課中,肖驍老師通過幾何畫板的動圖現場演示、課件的適當運用以及課堂的靈活處理,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肖驍老師還設置了“矛盾沖突”來撞擊學生的思維,如題:方程
k(x+2)=1-x2有兩解,求k的取值范圍。先讓學生讀題,使學生做到眼到心到,然后讓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逐步通過多個有效問題引導學生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一是利用函數與方程的關系來求解,方法二是數形結合法,并作動圖演示,從而讓學生感受“數缺形少直觀,形缺少數難入微”的精妙。這節課讓聽課教師感受頗深:教師應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為出發點來設置課堂問題,做到步步為營,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步提高其數學素養。
六、 融合貫穿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教學設計。
數學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與數學思維三者密不可分。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該是類比和數形結合思想貫穿始終,肖驍老師的《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用》的教學設計,從題1解題方法得到的過程,從題1的變式“kx+2=1-x2有兩解,求k的取值范圍”,讓學生自主完成歸納解題思想方法的過程中,轉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再到課本例題4“(1)求圓形拱橋的支柱高度問題;設置新問題(2)現有一船,寬10m,水面以上高3m,這條船能否從橋下通過”的探究中,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建系方式的嘗試,數學建模思想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得到緊密結合,體現了知識和技能的完美統一,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基本掌握了從方程到幾何圖形的轉化,體會到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等數學思想方法的精妙,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需要學好數學。七、 充分考慮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設置,有利于師生共同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保證給學生足夠的探究問題時間,一節課的小結要多元化,也可對知識的產生、內容、應用、思想方法多方面的小結,還可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小結等;教師應做到及時引導、點撥,同時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行為和看法,讓他們從解決問題中嘗到成功的喜悅,也無形中開拓了他們數學思維和視野,同時學生的積極態度也大大影響著教師,提升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從而更注重對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和再學習,在精神上取得滿足感,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在教學、教法上尋求突破自我,創設新方法。
八、 靈動、規范的板書設計,能讓學生眼前一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做到眼到心到,提高聽課效率
有計劃的板書設計,課題明確,概念書寫重點突出,公式清楚,例題書寫規范,關鍵點突出;有計劃的板書,書寫的內容主次區域分明,層次分明,保留內容和臨時性內容事先預設,不會因為重復書寫浪費時間,也不會讓板書內容太多顯得擁擠難看;有計劃的板書設計,一定是教師書寫順暢,學生看起來舒服的,課堂小結水到渠成的;有計劃的板書設計,還可以是有個性的,放飛自我的,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也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效果的。
九、 教學反思與評價,可以讓教師看見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熊川武認為:“教學主體借助行為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n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及時的教學反思,能及時讓教師發現不足之處,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教師的教學經驗變得豐富,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反思不僅能讓教師學會教學,也學會學習,反思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可見反思的重要,它促使人不斷成長和吸收養分,終身學習。
十、 結語
不管是中國古代的教學思想:學而知之、舉一反三、因材施教,還是中國近代的教學思想,如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倡導的教學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學設計,應充分站在學生角度,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定好學習目標,選好每一個例題,設置好每一個問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融合貫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當好領路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反思、總結、創新,才能成為學者型教師。
參考文獻:
[1]查爾斯M.賴格盧特.(Charles M. Reigeluth)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M].2009.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作者簡介:湯冠英,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