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燕
摘 要: 選分制模式綜合了“學分制”與“分層教學”的優點,立足學生優勢,以學生興趣為導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結合初中班級管理經驗,從選分制模式分析出發,對班級管理工作改革策略進行分析與總結,從而實現推進學校教育改革與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 選分制 班級管理 教育改革
初中選分制模式是當前初中階段教育中新型的學校管理形式,也是對班主任班級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能夠有效實現班級的績效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選分制是按照各學科教學內容的深淺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基本學情,對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劃分,然后結合學生興趣和學業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模式。本文結合班主任工作經驗,對選分制模式下的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實踐做總結。
1.初中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特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教育理念不斷轉變,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學習成績,而是更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學分制與分層教學理念,選分制模式改革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學情,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為最終目的,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在當前的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模式與理念的轉變中出現不適應現象,未能體現工作的全面性,過于強調學生對命令的執行程度,忽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二是班主任目前的教育方法過于單一,被動式、壓迫式的管理依然存在,未能體現班主任工作的創新性;三是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更多采取“題海戰術”,過于關注“紙面分數”,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四是班主任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缺乏多元性,甚至有些時候會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不注重對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審視。此外,選分制模式雖然調動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但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這需要其積極調整心態,全身心對待工作任務。
2.選分制模式下班級管理工作改革策略與方法創新
(1)班主任應處理好的四種關系。
一是班主任與學校德育部門的關系,即班級管理工作需與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相輔相成。學校德育管理要突出初中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給班主任榮譽、給班主任權利、給班主任機會”。學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對班主任的人文關懷,給予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足夠的尊重與理解,關系與支持班主任工作,鼓勵與鼓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各項創新。
二是班主任在開展選分制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處理好與各科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針對學生管理要相互支持,知識上要相互補充,方法上互相交流。在工作實踐中,班主任需要與任課教師多交流,分析班級出現的問題,并以民主商討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
三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需要處理好其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注重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通過與學生家長的交流而獲取最全面的學生信息,進而實現選分制管理。家校聯系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幫助班主任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威望。
四是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需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三點,即班主任要有遠大的志向,真正將學生教育凡在崇高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真正走進學生,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深抓班級管理活動和班級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幫助與教育;班主任心中要時刻裝著學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做真誠的班主任,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2)創設特色班級文化,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隱性教育資源。在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需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及學生成長變化規律,適當地調整班級管理策略與方法,為學生個性成長與多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創造人文環境,尊重學生人格,營造平等、民主、思想自由的班級氛圍。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師生共同創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注重構建和諧的關系,走進學生心靈,凸顯人文關懷。在班級文化減少中,班主任要營造文化氛圍,培養人文精神,注重教室環境布置,充分利用教室的每個角落,比如建立“許愿池”,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理想寫下來,督促自己不斷進步。比如在黑板報上開辟“知識園地”,拓寬學生眼界等。
除了注重創造人文環境之外,在選分制模式下的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應積極引導學生共同構建學習型班級氛圍,其內容包含四個方面,即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文明行為、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構建學習型班級文化的具體過程為:①師生共同制定一個班級的共同目標,形成具有班級特色的班風,這個目標要包含班集體目標與個人目標;②師生共同設計班級班訓、班徽、班歌等,評選班級優秀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③師生共同制定班級制度,人人參與的班級制度設置,能夠更有效地規范學生,使學生更自覺地遵守班級制度;④班主任要以民主的方式建設班級管理隊團隊,且班級干部要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而且要體現“人人有機會”的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⑤班級文化建設的重心要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⑥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教會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提高他們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3)注重學生心理輔導與自身心理調適。
在學分制模式下,班級管理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意愿和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層次化培養。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巨變的重要時期,其心理變化幅度較大,且其性格、認知也發生較大變化。并且隨著中考臨近,學生受到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容易導致其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進而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疏導,及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調適與輔導。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學生的心理狀態轉變,關注學生獨特的心理個性,通過一些必要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糾正自己不規范的行為。班主任要與學生多接觸,多交流,準確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真正了解學生的個性水平。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各種時機與場合,并運用多樣化的方法與學生談心,尋找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并有針對性地盡心心理輔導。在班級管理中要創造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營造輕松閑適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平和心理成長。具體來說,班級心理環境有“軟硬”之分,硬環境是通過教室內部裝飾、色彩搭配、黑板報的設計、教室內墻壁上的名人名言與故事的設置等來營造,而軟環境則是班級班風制定、班級學風形成、班級向心力的凝聚、班級班委會的組成等,這需要每個學生的參與。除此以外,班主任還應注重開展各式各樣的團隊心理活動,比如通過開展團隊游戲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發展學生的優勢心理,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等。
(4)班主任做好角色定位和角色轉換。
在初中選分制模式下的班級管理中,多重角色扮演能夠使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更具有權威,因此班主任要結合選分制特點及學生身心發展情況的轉變調整、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在選分制模式下,班主任應成為學生品行的引導者,以身作則,發揮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還要扮演好朋友、知己、心理輔導員的角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成為學生情感的激勵者,引導學生尋找內心深處的某些真正的東西,讓學生懂得真情、感恩。班主任還要成為學生精神的呵護者,找到學生的優點、特長、閃光點,并加以引導和培養。
3.結語
初中選分制模式的班級管理能夠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使基礎扎實的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選分制模式的班級管理易于發揮學生優勢,揚長避短,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選分制模式在初中班級管理中表現出突出的優勢,但由于教育環境的不斷改變,在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需要學校、教師共同努力以完善選分制模式改革,使其更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規律。
參考文獻:
[1]楊光山,尹繼彩.淺談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教書育人,2016(28):78.
[2]徐美玲.初中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運用探求[J].教育,2016(7):107.
[3]王建濤,王鳳鳳.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精細化管理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6).
[4]趙東明.實施“自我管理”創建特色班級——對初中班級管理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