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李衛
摘 要:一個年輕老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用心做事,才能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當一個教師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時,沒有方法也會摸索或創造方法。
關鍵詞:學習;反思;班級活動
一、 疲勞應戰,尋求改變
參加工作近10年,兩個班每周近18節課,2個午休看班,再加繁重的班主任工作,還要參與各種比賽,疲累的我早已身心乏力,成天只有一個念頭,怎么做不完的事,沒完沒了。這樣的教書生活和我想象中的幸福平淡地教書差別很大,為了達到理想中幸福的生活,我也一直都在前進、努力,只不過確實是努力在完成交給的任務,談不上個人專業成長,那么近幾年我就在反思:到底是哪出現了問題?直到我加入了丁文祥名班主任工作室后,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教師,學到更新穎的理念,看到更用心的態度……通過理論進修和實地考察多種形式的學習與交流,我慢慢找到了心中的答案和幸福的秘訣——用心。俗話說:“認真可以把事做對,用心可以把事做好。”對一個人,對一件事,只要一想到做事最重要的是用心,我就會在工作中特別的認真主動,配合學習,這樣的雙拼似乎為我打開了一個世界,身上感覺到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 用心做事,不斷學習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內心的悄悄話:“當一個教師不想教育好孩子時,再多的方法也會被他視為沒有方法;當一個教師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時,沒有方法也會摸索或創造方法。”
下面我來說說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在成長路上我的觀念和行動的轉變。
(一) 觀念的轉變
剛做班主任的我要求學生不能有缺點,你們想,這怎么可能呢,所以你們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年我是過得有多痛苦,自找罪受。通過這些年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深入了解學生特點,深入學生家庭訪問,對孩子們進行“分類指導,精準培育”,與家長共同探討正面管教方式。
而現在的我,心態改變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樣,學生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沒有特點。學生犯錯,這正好是咱們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
(二) 行動的轉變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教育孩子時語言上太過直白可能并不占優勢,但因為不斷學習,處處留心反思,如今的我能夠借助于多樣的班級活動,真正在不斷嘗試進行育人于無形之中,讓孩子們除了學習之外,還能享受非常豐富有趣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們體會讀書的樂趣,愛上這個班級,愛上這所學校。
活動一:學生日常生活計劃表
設計初衷:聽到家長們反饋的國慶長假最后一天,孩子們挑燈夜讀的奮筆疾書,國慶后交上來的作業字跡卷面看瞎眼球,科任老師們都無力吐糟了……我想到一句話,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初一開始就實施擬訂個人計劃表。孩子放假前與家長商量后,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制訂個人假期計劃表,孩子家長雙方簽字,孩子執行家長協助。在春節寒假期間,我班孩子在放假前畫了一個“春節打卡日歷”,具體到寒假每天需要打卡的閱讀任務、書面作業、體能鍛煉等,堅持下來就能看到明顯的積極效果。
學生反饋:玩得放心,學得靜心。除了寫作業、讀書效率比平時更高,沒想到還能有不少時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家長反饋:其實我們大人也有類似的行程表,按照上面來執行,確實有條理多了,我們也是從學生走過來的,知道這個計劃表確實很好,一旦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很多時候不需要家長去催促,他自己知道到點該干什么,比起以往吼叫、咆哮,這樣的管教方式很方便,無形中減少親子沖突。
活動二:“感恩于你、懷念于心”的朗誦比賽
設計初衷:學生早讀散漫,睡眼惺忪,有氣無力,我曾經在早讀試過很多種方法:說大道理、親自示范、站著讀書、男女生比賽等。始終感覺到效果不明顯,不持久。而我本人是很喜歡朗讀,看到他們早讀懶癌發作,我又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與其百般說教,不如喚醒他們內心的需求與渴望,我又想著做出不同嘗試,想借著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在班級舉行“感恩于您,懷念于心”的朗誦比賽,想調動他們的朗讀激情,想給學生提供抒發小情感、舒緩壓力的契機,想讓他們嘗試到朗誦帶來的身心愉悅。
比賽流程:學生自行選擇相關主題的文章,回家錄制朗誦視頻上交,視頻要求:介紹選文意圖+文本朗誦,時間不超過5分鐘。由優秀學生代表、家委代表、語文組教師代表共同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評獎。選出的優秀作品,將在全班早讀時間進行播放。通過學生人人參與,親身感受,以此來促進學生感受到朗讀帶來的觸動,體會到朗讀帶來的樂趣。
活動三:萬師訪萬家活動——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
我知道以往的家訪形式是將某個小區的家長集中在某個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座談,這樣確實省時省力,盡管今年也有不少家長見我們挨家挨戶跑來跑去太辛苦,也提過這樣的建議。但是我始終堅信: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本著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扎扎實實地把班級家訪工作推進到每個家庭,訪談中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家庭條件、家庭教育等方面。只有了解學生,我們才能真正進行“分類指導,精準培育”。(開個玩笑,上次在找個學生到辦公室談話時,很輕松就能將孩子老底都翻出來,例如幾個兄弟,爸媽平時教養方式,學生成長特點、興趣愛好等,跟孩子聊天就感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畢竟知根知底,這樣的談話對孩子肯定更為觸動。)
最后,再次感謝我生命中遇到的諸多貴人,在我成長的路上給予許多寶貴的幫助和指導,正是因為你們無私分享和一路鼓勵,才讓我逐步領悟與感知自身的成長。謝謝你們!我想我作為一個平凡的老師,雖然也需要看教學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育人成長過程!
作者簡介:李衛,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市松崗中學。